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接軌民營 聯邦快遞殺價搶市

2008-9-9 11: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與去年6月進軍國內快遞市場時的高調相比,聯邦快遞在國內快遞業務上的次第降價調整顯得“悄無聲息”,但是這種低調并不能掩蓋其殺傷力,尤其是最近一次價格調整近乎是“大開殺戒”。

  年內四次降低快遞費

  繼6月大幅降價之后,聯邦快遞8月再次下調國內快遞服務費,目前價格相當于6月調價之后的七折到七五折,從而一舉將價格拉低到與國內快遞企業持平甚至是略低的水平。這也是聯邦快遞今年內第4次降低快遞服務資費。

  記者通過聯邦快遞的網站進行運價查詢時發現,北京到上海的“次日達”產品1公斤起價為18元,這個價格已經低于今年6月降價之后,該服務價格在去年6月曾經是90元,今年6月降價后一舉拉低到26元左右,降幅達到70%。而北京到廣州的“隔日達”產品1公斤起價為16元,這個價格已經與國內兩家規模較大的民營快遞企業順豐速遞以及宅急送推出的同類型服務價格持平。

  從去年6月進入國內快遞市場至今,聯邦快遞已經進行了4次降價。對降價舉動,聯邦快遞方面有關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剛推出國內快遞服務時,公布的價格為指導價,可以根據客戶的貨量、區域以及產品類型給予相應的折扣。而目前新的價格策略將不再包含折扣,直接提供“富有競爭力的價格”。該人士表示:此舉是根據對中國市場狀況的變化以及客戶的要求而作出的。

  “聯邦快遞正將國內限時服務推廣到中國更多的二三級城市,聯邦快遞現在推出的價格策略將有助于加速這種推廣。”聯邦快遞中國區國內限時業務副總裁陳信孝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此舉也確實收到了成效。聯邦快遞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其國內快遞的貨量已超過一年前的3倍,而服務的區域也已經拓展到超過200個城市。

  巨頭反應平淡

  “我們與聯邦快遞提供給客戶的服務是有區別的,”TNT中國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反應較為平淡,“國內快遞業務并非我們的重點業務。”該人士表示,“通過其完善的陸運網絡為中國客戶提供經濟實用的公路運輸服務”才是TNT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而DHL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辦公室的一位人士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DHL的客戶都是全球性的,其在中國的主要業務也是為全球客戶在中國的業務提供服務的”。并且“DHL提供給客戶的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而“快遞業務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我們不太方便評價競爭對手的行為,”美國聯合包裹運輸公司(UPS)中國區一位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只能說我們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并且“目前看來一切正常”。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快遞運營商,中國速遞服務公司(下稱EMS)的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別的企業怎么降價是它們的事情,我們肯定不會參與‘價格戰’。”

  加速民營快遞洗牌

  “它們完全是在比照我們的價格體系制定價格策略。”供職于一家國內著名民營快遞企業的馮先生(化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而且還在許多區域搶奪我們的大客戶和挖我們的員工。”

  在馮先生看來,聯邦快遞已經“將幾家國內快遞企業列為競爭對手,有針對性地開展行動”,而降價策略“只是一個開始”。

  今年以來,持續高企的油價、人力資源成本上漲以及需求的減緩給物流企業帶來持續的壓力,一批規模較小、實力不強的物流企業先后倒閉、轉行或是被并購。而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快遞公司也沒能支撐下去。如上海的一統快遞于8月初停止了其長三角地區的業務,在珠三角小有名氣的翔盈快遞也在“一夜之間”倒閉。

  在這種背景下,聯邦快遞的降價行為顯得異常“刺眼”。已有消息表明,一家國內民營快遞巨頭已經向國家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司提出申訴,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出臺反壟斷、反傾銷的相關政策措施,對此類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管制”。

  “聯邦快遞在中國為客戶提供的是高質量,與眾不同的服務。我們不斷對服務、定價進行監測,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對于低價傾銷的指摘,聯邦快遞方面給予這樣的回應。

  “國內物流業的發展潛力和高回報率,是外資企業敢于‘下血本’的重要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評價說。

  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的年增長速度已經連續20多年保持20%的水平,這個速度超過了同期GDP平均每年8%的兩倍。2007年我國快遞行業的收入達380億元,增長速度超過25%,高于第三產業的平均水平。

  “聯邦快遞有雄厚的資本支撐,也有足夠的耐心。它們在歐洲虧了20年,但一直不改進入歐洲市場的初衷,最后終于獲得了機會。”馮先生表示,“價格優勢,加之其本來具有的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國內快遞公司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作為企業,我們自己要有危機意識和應變策略,但另一方面,也希望國家能夠對此給予重視,能夠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國內另一家民營快遞企業的總裁袁先生(化名)如是說。

  發改委、商務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去年年初曾出具了一份名為《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其中指出,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考慮在物流領域修訂一些不合時宜的法規,同時制定一些必要的規制法案,要“防止外資企業通過掠奪性定價,摧毀中小物流企業”。(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王瀟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