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人物

楊乾坤:事業是人生的第一主題

2008-9-6 1: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王若懿
    楊乾坤喜歡散步,幾乎每天早晨他都會從家走路到單位。近50分鐘的時間里,他邊走邊思考。這是一個喜歡思考的人,更多的思考內容與工作有關。因此,他在事業發展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健。無論是擔任不景氣的科室處長,還是如今的總舵手,他總能交出一份洋洋灑灑的答卷。
精彩一搏
    楊乾坤的過人才能被發現是從擔任一個配套處處長開始的。在之前的崗位上,他也有不錯的成績,但令人刮目相看,還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1999年12月,時任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機電二處副處長的楊乾坤到濟南出差。才隔兩天,就接到了公司令他速回的電話,說有事安排。這件突臨的事情讓楊乾坤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到當時公司里最困難的部門配套處當處長。之前,公司為給這個部門找個負責人,找好幾個人談過,但都被拒絕。沒人愿意來這沒合同、沒效益還虧損的科室。于是,公司領導將目光鎖定在了楊乾坤這個一直對工作負責,還不肯服輸的人身上。干脆省了爭求本人意見的環節直接任命。 “我當時真有點抵觸情緒。領導得知后,特意找我談心。說正是因為這個科室困難,才讓我去。從他們的話語中,我體會到一份來自領導的信任,我得對得起這份信任。”就這樣,楊乾坤走馬上任了。一些人對他的選擇很不理解,問他:“你去那兒嘛,太困難了。”“我倒想看看怎么個困難法。”楊乾坤那股不服輸的勁兒被激發了出來。
    說配套處 “家徒四壁”一點都不過份,3張桌子,1部電話,半盒茶葉,卻沒有一個合同。楊乾坤樂觀地對辦公室的員工說: “咱也不是一窮二白,這不還有半盒茶葉嘛。”別看楊乾坤表面上樂呵呵的,其實心理壓力很大。他知道,想把科室搞出個樣子,關鍵在于主動出擊,不能 “等、靠、要”。他把眼光瞄準了潛力很大的機電設備市場,上任第二天就奔赴一線去洽談業務。
    楊乾坤給陜西一家工廠的領導打電話,申請一單從日本進口到國內的外貿合同。這位領導知道配套處的情況,拒絕把合同給他,并表示不愿有進一步的溝通。楊乾坤不放棄,極力爭取,連續幾次打電話與對方溝通,并盡心竭力地從多方面打消對方的顧慮,把自己所有能做到的細致服務都一一表明。對方不好意思再回絕,只好同意讓他來談談。楊乾坤告訴記者,由于配套處的名氣太小,沒接手過這方面的合同,就連物資總公司也沒做過這方面的業務。因此,日方擔心他能否勝任。楊乾坤為了把握這次機會,在與日方見面之前,用兩個晚上的時間把合同內容研究透徹,等與日方恰談的時候用出色的表現贏得對方信任,簽下這單合同。
    第一單合同談成后,像一針強心劑馬上令死氣沉沉的配套處活躍了起來,員工們也有了工作動力。楊乾坤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帶領員工學習專業知識。作為部門負責人,他先行動了起來,連續三次到溫州的企業去學習人家的經營方式。在他的努力下,配套處僅一年便超額完成了任務,轉虧為盈,第二年利潤就超過百萬元,成為公司的骨干部門。
    由于自身不斷努力,楊乾坤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2007年,楊乾坤被任命為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同年,兼任中船重工物資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觸覺敏感
    一個優秀的企業經營者,必定有很強的市場敏感性,能及時把握市場動向,作出準確判斷。楊乾坤就是這樣一個人。
    2004年初,船用鋼材供過于求,鋼材經營陷入了低谷。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領導看中了楊乾坤的工作能力,任命他為總經理助理,主管幾個公司的鋼材經營部門。
    上任后,楊乾坤先從研究鋼材市場入手。他通過反復對比鋼市與船市的發展趨勢后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內,船用鋼材必定會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當務之急是要控制資源,抓住資源就是抓住了市場。他的這一想法與當時鋼材供應過剩的局面背道而弛,下屬們完全不理解他的用意。楊乾坤認準了此事的可行性,親自與多家鋼廠簽訂了包銷協議。
    這一紙協議書帶給楊乾坤極為沉重的壓力,在當時鋼材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如果不能完成包銷量,無疑會給公司帶來巨額損失。楊乾坤再次迎難而上,經過多次的價格戰和服務戰之后,超額完成了包銷量。緊接著,市場局面開始向楊乾坤起初預料的方向轉變,船用鋼材隨著船舶市場的興旺開始供不應求。不少鋼材流通企業因為缺乏資源陷入了困境,但物資總公司卻由于事先鎖定資源,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船用鋼材經營商。公司利潤由2003年的幾百萬增長為2005年的5000萬元。
    談及自己市場敏感性的來源,楊乾坤給出一個很實在的答案: “沒什么秘訣,主要是得 ‘干一行鉆一行’,始終向著成為一個行家、一個專家的方向去努力。”
    2005年10月,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準備接手一單給俄羅斯出口的合同。由于當時匯率發生變化,有領導班子成員擔心市場風險大,猶豫是否繼續做這單業務,但更多人持否定態度。眾人猶豫不決之時,楊乾坤給出了冷靜的分析:從市場情況分析,匯率的價格不會降升太多,如果可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加之市場走勢不變的情況下,這單業務就不會虧。楊乾坤的堅持絕非盲目,他所預見的市場走向再次應驗,這單業務給公司帶來4000萬元的豐厚回報。
分身乏術
    對于一個一年200多天泡在外邊的人來說,必定會在事業與家庭的兼顧中分身乏術。這讓楊乾坤多多少少有那么點遺憾。
    “好多年了,我幾乎不過節假日,都被工作占用了。”楊乾坤告訴記者,由于工作繁忙,別說節假日,連續好幾年的春節他都沒和家人共度。 “因為我時常不回家吃飯,家人都不預備我那份。我如果哪天要回家,得提前打電話‘預定’。”家里人早已習慣了他的忙忙碌碌。家里的大事小情均由妻子操持,女兒上學,他從沒接送過,教育孩子的責任也由妻子承包了。工作幾乎成了楊乾坤生活的主題,父親去世,他都忙得未能給老人送終。
    2004年,楊乾坤的父親患癌癥到北京住院,忙于工作的他一直沒能抽空去看看老人。直到有次出差,他在去機場的路上,順道去醫院看了看父親,只待了20多分鐘就匆匆離開。直至父親病逝的時候,他還在外地出差,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等他回來時,老人的后事都料理完了。
    “遺憾啊!”楊乾坤忍不住地嘆氣,多少年過去了,這份遺憾在他心里揮之不去。但這未改變楊乾坤做一個工作狂的習慣,他仍然把更多精力分給工作,甚至把更多關心分給員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單位員工生病住院,楊乾坤會到醫院看望;哪個員工家里遇到困難,他都會噓寒問暖。正是因為有他的這份關注,單位的凝聚力不斷加強,企業向前邁動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亮劍精神
    楊乾坤愛看戰爭片,他認為,做經營就好比打仗,雖然是一場智商的較量,但更要有種敢于 “亮劍”的勇氣,一種不怕輸、不服輸的氣勢。這一點在楊乾坤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著。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楊乾坤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 “楊總向來有種堅持到底的精神,他去談業務,必是抱著一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態度。”的確是這樣,好多別人談不妥的業務到楊乾坤的手里就能被攻破。在他還是配套處處長的時候,由于業務出色,在機電設備領域很有名氣,很多熟悉他的同行一聽到他的名字就說: “楊處長來了,我們只好又當練兵了。”
    對此,楊乾坤表示,恰談業務除了要講究戰略戰術之外,還要有不服輸的氣勢,一次談不成那就再談一次,在難題面前絕不會退縮。談不談得成是一回事,敢不敢次次沖鋒、屢敗屢戰、勇于“亮劍”卻是另一回事。
    成績斐然,卻不停止追求。楊乾坤在勾勒著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未來的發展: “我們公司800多人,2012年,我們要實現人均1個億,到2020年超過1000億元。以后,我們要在保持原有傳統貿易優勢的基礎上,要向實業、酒店連鎖等方向延伸,將供應鏈精細化,貿易和產業鏈擴大化,向科工貿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工作上雷厲風行,一絲不茍的人,卻擁有一種 “簡單”的生活理念。雖然事業有成,但卻不講排場。楊乾坤是陜西人,平時愛吃面食,出差在外,一碗羊肉泡饃,一碗面條就吃得很滿足。他現在的代步工具也只是一輛開了多年的舊車。對此,楊乾坤并不在意,在他看來,事業才是人生字典中的第一個字眼。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