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比翼齊飛
2008-9-4 15: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靖江市在加快沿江開發,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時,同步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努力建設一個天藍、水清、氣爽的濱江宜居城市。近三年來,靖江工業經濟年平均增幅接近60%,但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卻逐年下降,平均降幅達6.5%。在2007年度江蘇省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評價報告中,靖江經濟開發區的環境保護指標在全省112個省級開發區中列第一位。靖江市也進入全國生態示范區行列。
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不引進污染項目
靖江市西來鎮豐產村緊鄰長江,林木郁郁蔥蔥。沿江而行,江堤外蘆葦叢生,堤內綠樹茂盛,一群群白鷺在空中飛翔。
“白鷺飛翔的景象,不會因為沿江開發建設而消失!碧┲菔形N、靖江市委書記劉建國說,“我們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不引進有污染的項目;寧可沿江項目少一點,也不能犧牲環境質量!
靖江市明確,沿江重點發展國際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船舶制造和木材加工、糧食加工等對環境影響比較小的產業,依托公鐵水聯動的交通優勢,培育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物流項目,提高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同時,公布禁入產業名單,對化工、水泥、造紙等容易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引進。
近年來,靖江市沒有新批一個化工、水泥、造紙項目。在靖江市2007年審批的1302個項目中,共否決高污染、高消耗項目39個。對原有的小化工項目,開展專項整治,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整改達標的實行強制關閉,全市先后關閉23家小化工企業。
推進經濟發展時刻不忘環境保護
靖江市2004年撤銷鄉鎮工業園區,新辦工業項目一律進市經濟開發區,這一方面可以節約土地等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環保設施的利用效率,使環境保護更有效。靖江市在園區啟動時就規劃好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超前于工業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建設兩座熱電廠,對工業企業實行集中供熱,逐步淘汰工業小鍋爐;在每個園區各建設一座污水處理廠,完善園區和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對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實行集中處理。
靖江市積極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之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防治污染、保護生態。靖江市對全市重點能耗企業的能耗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定期通報耗能情況,要求相關企業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節能降耗。江山制藥公司近兩年內投入4000萬元發展循環經濟,對生產后產生的有機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被送到沼氣鍋爐產生蒸汽,用于企業再生產。固體廢渣也被放到焚化爐中產生蒸汽,用于企業再生產。此項循環經濟模式每年可以節省390萬元蒸汽費用,還可帶動維生素C生產的收率提高5%左右,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又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靖江市千方百計保護自然生態。靖江對進駐沿江、占用岸線的企業提出要求,施工范圍內原有的綠化苗木能不遷移的都不遷移,不僅如此,公用碼頭區域還要有一定的綠化區域。
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轉變
靖江市從53公里長江岸線中劃出10公里,作為生態保護岸線,啟動建設下青龍港至靖江如皋界河段濕地保護區、江心洲保護區等4個自然保護區,并委托揚州大學編制濕地保護區的建設規劃,規劃建設總面積55.94平方公里濕地生態景觀帶。
靖江市市長陳明冠說,留下岸線資源也是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發展,靖江要努力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
靖江市下氣力抓好生態保護區和農業示范區的規劃、建設,著力提高環境承載能力。在靖江新城區與工業集中區之間,五年內將要建成一個千畝經濟林和千畝有機糧食、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這個生態園區不僅是城市的一道綠籬,還是靖江的一個綠肺,也是市民休閑的一塊綠地。長江中的馬洲島,也正在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
“治水”和“造綠”,是靖江市生態建設的兩大亮點。靖江市投資8000萬元,用三年時間把農村所有的二、三級河道全部清理了一遍,并建立農村河道養護隊伍。去年以來,又投資近3億元,對城區河道進行全面整治,打通一批“斷頭河”,興建治污、提排設施,構建完善的城區河道體系。項目竣工后,靖江城區將呈現“水流、水活、水清、水美”的景觀。城市建公園,社區建綠地,城郊建設生態園,農村沿河、沿路搞好綠化,使靖江的城市綠化率和森林覆蓋率逐年提升,今年全市已造林2.8萬畝,城區新增綠地4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