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結構調整顯效 長三角外貿抗跌性強
2008-9-4 9: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三角兩省一市最近陸續出爐的數據顯示,1—7月,盡管國內外形勢風云突變,但長三角外貿還是顯示出了較強的抗跌性。 今年前7個月,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共實現進出口總額5420億美元。與此同時,全國共實現進出口總額14821億美元。江浙滬三地占全國總規模的36.5%。與去年相比,作為外貿重鎮的長三角基本保住原有的三成“江山”。
下半年形勢將有好轉
1—7月,上海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86.9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3%。其中,外貿出口965.75億美元,增長25.2%;進口921.22億美元,增長21.3%。
進一步分析,從出口看,上海市上半年經歷了1、2月份先揚后抑、大幅波動的走勢后,3月份起,上海市出口企穩走高,連續3個月單月出口增幅均在30%以上,4月份出口絕對額創單月歷史新高,達到148.36億美元。
而7月份,上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10.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8%。其中,出口總額160.77億美元,增長25.8%。
江蘇形勢亦是如此。3月暖春之后,江蘇出口也迅速恢復到快速增長態勢,5月份時累計增幅重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江蘇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江蘇省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2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9%。其中出口增長24.6%,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而作為民營經濟十分活躍的浙江,其外貿進出口一季度情形不容樂觀,曾兩度出現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現象。
但7月份,浙江外貿出口額達到了154.3億美元,創下了浙江省單月出口的歷史新高,呈現外貿復蘇跡象。而浙江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前7個月其進出口為1238.1億美元,同比增速達27.1%,高出全國增速0.7個百分點。
“未來一段時間,包括長三角在內的全國外貿形勢壓力將有所緩和。”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表示。
他的理由是,在一輪宏觀調控之后,從8月1日起,紡織業將率先迎來轉機,我國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另外人民幣升值在下半年也將趨向緩和;同時,目前國家對中小企業貸款也相對放松,今年將提高5%—10%,無疑對出口中小企業是一大福音。
蔡家祥認為,下半年由于歐美國家圣誕節臨近,必將向中國采購大批商品,綜合各方因素,下半年趨勢對于包括長三角在內的外貿企業無疑會好轉。
出口導向轉型:上海風向標
盡管上海外貿形勢嚴峻,但在今年上海經濟增速不如意之時,這個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對外貿的依存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上半年,上海GDP增長10.3%,低于全國0.1個百分點,以往對GDP貢獻極大的證券行業今年上半年貢獻率為零,房地產業的增長貢獻率為負數,外貿增長便成了推動上海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
“這是上海近年少有的現象。”上海市統計局一位人士表示。
在出口上,上海歷經多年調整的出口導向也呈現出明顯優勢。
即便由于次債危機、歐美各國對中國形成一張反傾銷網絡,上海與歐盟、美國兩大主要市場的出口增幅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上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上海市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出口242.2億美元,同比增長33.7%,對美國出口21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商務部研究員張世國對本報記者分析,上海以服務業為導向,跨國公司與大公司比較聚集,出口附加值相對高。同時,近兩年來,上海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電子液晶板等高新產業發展增速明顯,使得上海的產業結構也將有利于抵御未來的外貿壓力。
數據顯示,前7個月,上海市機電產品出口676.6億美元,增長3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01.9億美元,增長32.9%,增幅分別高于全國5.3和1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上海在產業結構調整后,加快淘汰“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企業,也在外貿上呈現反應。前7個月的“兩高一資”產品出口112.5億美元,同比增長1.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26.2個百分點。
“江蘇與浙江也應當加快產業布局,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浙江雖然在第一階段的調整中占據優勢。但是核心的產業結構必須升級。這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做起來的。”張世國表示。
作者: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