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如何用IT改造流程,使企業轉型?

2008-9-30 3: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種從本質展開的企業轉型正在進行。  
    經由數字化、無所不在的網絡聯機,以及全球化而催生的轉型,將徹底改變企業本質及創造價值的方法。沒有哪個行業可以自外于這個趨勢。這個轉型將影響教育、保險、健康醫療、汽車、制鞋等傳統產業,以及電動玩具、搜尋引擎和社會網絡等新興產業。此一改變攸關企業生存與成長。
    這樣的轉型,建立在兩個基本的支柱上:
1. 價值建立于消費者獨特、個人化經驗之上。即使企業要服務上億名的消費者,仍然必須學習每次都把焦點放在個別消費者及其經驗上。重點是必須以個別消費者為核心。我們把這個支柱命名為N=1(一次一位消費者的經驗)。
2. 沒有一家公司的范圍和規模,大到能夠每次都能獨力滿足一位消費者。所有的公司都要從其它各種大小公司,亦即全球生態系統取得資源。重點在于取得資源,而非擁有資源。我們將這個支柱稱為R=G(資源來自不同提供者,甚至是來自全球)。
    這種對價值創造的觀點,相較于工業革命啟始的模式,有著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傳統產業:卡車輪胎業。店家銷售產品,主要是在價格、耐用度和品牌認知度上競爭。業者和經銷商的架構是大家已知的。這個產業的做法就是把產品賣給車子的原始設備制造商(OEMs),希望車主在打算換胎時,會用同一牌子的輪胎。此一商業模式在這行已經維持了數十載。這是個傳統的商業模式,以公司為中心、以產品為焦點。那么,這個產業是要保持原狀,或者變成一個「高科技、高接觸」的商業?
    考慮一下這個選項,制造商不是賣輪胎、而是以服務來收費?他們和卡車車主訂約,以使用哩程來收費,計價方式則根據輪胎的耗損率。影響輪胎耗損的因素包括載重(例如,重負載)、旅程的路面狀況(例如,城市之間或長程)等一般因素,以及車主的個別因素,例如司機的訓練、不同駕駛質量下所需修正胎壓、更換輪胎等維修頻率。產品還是輪胎、是事業的核心,然而營收卻是根據輪胎的使用,而不是單次的輪胎銷售。
    零售事業從交易基礎(transaction base,銷售一個輪胎),移轉為和消費者的持續關系(ongoing relationship,評估使用情況,能對特定使用者提出更好的使用建議)。獲利模式轉為每段時間能正確評估輪胎磨損情形的能力,進而使得輪胎公司有能力提供車主量身打造的建議。
    這個模式還有其它的好處。公司可以取得詳盡的資料,知道每位駕駛人如何駕駛車子──載重的規模和重量、行車的速度,以及踩煞車的習慣等各種重要的信息,皆有助于新產品開發。
    公司不必把焦點全放在輪胎,還可以注意駕駛人的安全,幫助駕駛人增進開車技術。例如,某位駕駛人的一組輪胎只跑了兩萬英哩,卻磨損得很嚴重。現在假設裝置了感應器后,可以實時計算輪胎的使用情形,并將數據傳送到數據中心。這家公司就能實時警示駕駛人小心、減速、檢查胎壓,或者到最近的服務站換胎。這是個沒有太多市場區隔機會的日用品事業?或者這是一個高度區隔化、服務導向的事業,能與個別駕駛合力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駕駛經驗?這么做是不是大幅地改變了這個行業所謂的“價值”?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從根本改變公司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固特異輪胎(Goodyear)已經對車主提供哩程服務;普利司通輪胎(Bridgestone)開始在歐洲試行此一創新模式,目前實際的測量還是得靠人力進行,并透過因特網傳送到數據中心。然而,從這個階段到配置適宜的感應器進行遠距測量,二者只是一步之遙。
    請注意,在這里發生的三種不同的轉型:
1. 公司從銷售產品變成銷售服務。產品只是整體服務中的一部分,價值來自于服務。
2. 公司從和顧客建立買賣關系,變成和顧客建立服務關系。策略集中在協助車隊管理,包括降低車主成本、提高安全性和駕駛技術、對汽車動力學更深入的了解;核心價值從實際的產品(輪胎),移轉為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提供(更佳的整體成本),以及更極致的個別經驗(個別駕駛人)。
3. 當制造商銷售輪胎(只有實際產品)給車主時,這種模式的生意被描述為企業對企業(B2B)。然而,當這家公司提出提高個別駕駛安全和技術的回饋意見時,這樣的生意就更像是企業對消費者(B2C)。在個別顧客和全球資源網絡的新競爭場域里,B2B和B2C的定義被整合了。
    隨著公司轉進N=1和R=G的世界,競爭優勢的性質和來源也會改變。在這樣的市場里,競爭所需的管理能力性質也會不一樣。因應此一轉型,經理人必須問自己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對新的競爭力來源有何看法?創新的推手是什么?
    全球化企業可以看成是一條邏輯的線,串聯多個移動元素──理念、信息、知識、資本和實體產品等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定義出組織范疇和其它延伸企業,包括供貨商和消費者。企業的核心能力就在于選擇性地連結移動元素間的關系,以實時、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響應N=1和R=G世界的需求。這些關系愈明確,經理人運用的能力愈好。
企業流程:創新的推手
    企業流程在管理學和實務上有悠久的歷史。我們認為,企業流程──公司各種活動的程序連結──正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推手,其定義如下:
    企業流程是商業策略、商業模式、日常作業之間的連結,是對商業模式明確而詳盡的理解。企業流程定義了公司內部活動(及網絡結盟者,R=G),以及與消費者關系(N=1)之間的邏輯關系。企業流程影響技術架構(例如信息和通訊科技系統)及社會架構(例如公司的組織架構、決策權、績效管理制度),同時也受這兩者的影響。
    雖然少數人了解到企業流程做為競爭優勢的重要性,但有幾家大公司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并進而發揮為企業的強項。看看沃爾瑪百貨,從該公司管理中國、美國所有地方的全球供應鏈,就不難看出其物流能力。這家公司可以根據不同的屬性、特定地區的需求和競爭特性來準備存貨。沃爾瑪在零售業進行的革命,就是奠基在建立企業流程,及其相連的資訊工程上的新商業模式。沃爾瑪將企業流程和IT系統視為策略性資產。其數據庫超過500TB(TeraBytes,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是全球最大的商用數據庫。
    今日的沃爾瑪百貨,可以從管理全球供應鏈的基本信息流創造價值。沃爾瑪百貨的信息長最后都成為主要事業群的執行長。
    例如特納(Kevin Turner),原是沃爾瑪的信息長,后來成為連鎖量販店山姆俱樂部(Sam’s Club)的總裁暨執行長,后又跳槽到微軟擔任營銷和業務長。狄爾曼(Linda Dillman)是沃爾瑪風險和利益管理執行副總裁,后來升任信息長。高層人事在業務系統和IT系統之間如此順暢移動,并不常見。在沃爾瑪,管理階層知道,深入了解如何把商業模式轉化成企業流程,以及信息系統在促成這些流程上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利用IT和流程建立一個有效的新商業模式),攸關公司成敗。
    聯邦快遞(FedEx)也很清楚企業流程的重要性。聯邦快遞讓個別消費者能檢查包裹現在的位置(或者讓消費者在包裹送出后重新調整要送達的目的地),因而壓低客服中心成本,顯示其企業流程不只發展完善,也符合六標準差的質量。
    他們有能力追蹤運送過程中每一件包裹,從顧客處取件、送上車、在分類站卸下。這使聯邦快遞具備前所未有的機會,能把重點放在消費者經驗上。消費者可以自行查看包裹的處理情形,提升顧客對該公司的信心。聯邦快遞也與印度及其它國家的多個供貨商合作,善用資源使全球顧客服務中心運作順暢。例如,該公司需將國際包裹送往一百五十多個國家,但各國通常有不同的海關規定,但他們的海外伙伴已有一套訓練過的資源和流程,可以妥適因應這些規定,以符合每位顧客的特殊需求。
    優比速(UPS)也已發現到信息系統的價值。這家公司根據自行發展出來的能力,獨立出一個新的物流業。例如,優比速承包東芝計算機的物流業務,運送備用庫存零件及客戶服務。優比速在各地與多個計算機維修店和簽約技師合作,維修東芝個人計算機(R=G),也要負責最后的顧客經驗。優比速管理整個流程,從接電話、收取計算機、在當地的維修中心修理。要在如此復雜的物流中獲利,如果沒有深入解商業模式、企業流程和IT之間的連結,是完全不可能辦到的。
    eBay又更進一步。eBay為主要顧客,也就是長期的買家、賣家,建立了一個使用者友善經驗平臺的典范,讓顧客能參與設計系統。企業流程是透明的,因為是消費者協力共創的。每一季,eBay會提出約175項的改革,其中大部分是源自消費者的建議。企業流程和其后基本架構(社會面和技術面的)的質量,攸關eBay的成功。技術架構重要性顯而易見;eBay執行長和高級主管透過「回聲項目」(Voicesprogram)和消費者團體開會、每天閱讀消費者寄來的電子郵件。
    eBay也展現了運用全球資源的獨特企業流程(R=G)。例如,eBay有超過六萬名獨立軟件工程師共同參與設計平臺。這些開發人員貢獻了超過九千套應用程序,促成了平臺上25%的產品列表。
    所有的例子──沃爾瑪百貨、聯邦快遞、優比速和eBay,都是運用企業流程為核心競爭元素。這里提的公司,沒有一家是使用標準軟件包的企業流程來經營事業。這些公司的企業流程反映出他們獨特的商業模式,一切都是從內部建立的。在這些公司里,企業流程明顯地被當成是競爭優勢來源,而受到保護、獲得培養。這四種商業模式反映出邁向N=1和R=G不同的演化階段,如下圖所示。  
 

    這里的每一個例子,都顯示了這些公司所處的不同競爭地位。舉例來說,沃爾瑪百貨傳統上就較少關注個人化(N=1),較多關注在管理后端物流。現在,這家公司也發現到自己必須更關注個別消費者經驗,體認出自身必須超越只當低成本供貨商的商業模式。 
    eBay有眾多的顧客做為共創者(N=1),也逐漸利用顧客做為程序開發人員(R=G)。聯邦快遞也把重心放在這兩點上,致力于提升顧客與公司接觸的經驗,從網站界面和電話服務中心開始,到站在客戶門口的快遞人員。現在,這家公司也懂得運用全球資源(R=G),經營全球的高質量顧客連絡中心。
    大多數公司,在撙節成本的壓力下,都傾向把信息系統委外。雖然把部分IT系統委外是合理的做法,但毫無章法的委外,可能會損及公司達到R=G的能力,也更難做到N=1。既然邁向這兩個軌道是很重要的事,管理高層必須評估企業在這些面向上的現有能力,并且界定朝前方前進的優先級。(摘錄整理自《普哈拉的創新法則》第一、二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