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之手”不應控股“自建鐵路”
2008-9-3 1:1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新華網著名評論家楊金溪
山西省政府聯合河南和山東省計劃投資千億元修一條橫跨山西、河南、山東的鐵路貨運專線之時,鐵道部卻提出改變地方政府報告中由其占股30%的意見,要求占股35%。鐵道部的意圖十分清楚,占股35%,它就有了控股權,有了決定權。
鐵道部有了決定權,又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這條正在計劃投資千億元的自建鐵路下一步的市場化運作將成為泡影。這是因為,有了決定權的鐵道部,可以名正言順地將這條自建鐵路納入壟斷的麾下。自建鐵路在鐵道部還沒有擺脫計劃經濟思維模式的管理下,今后的效益如何,命運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壟斷之手”不應控股自建鐵路。
地方自建鐵路,是鐵路運營走向市場化的新模式。這種自主管理、獨立運營的新模式,已經顯示了其很強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這種新模式好就好在彌補了鐵道部因資金不足、投入不足而導致運力不足的窘境,使地方投資、民間資本在鐵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種與市場經濟接軌的新模式,也使自建鐵路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比如,由神華集團、鐵道部、河北省共同出資建設的朔黃鐵路,去年共贏利50個億,就得益于其自主管理,獨立運營。
煤炭的消費地主要集中于經濟發達的東南部沿海地區,而煤的產地主要集中于北方,尤其是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自治區。在目前鐵道部資金上無法完全解決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地方投資和民間資本,啟動自建鐵路、市場化運營的新模式,形成強大的 “西煤東運”、 “北煤南運”的運輸網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山西省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李霆所說, “僅僅一條大秦鐵路和朔黃鐵路是不夠的,根據國家發改委意見,保證能源的安全還需要新建鐵路。”
鐵道部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從行業利益出發,不去謀求自建鐵路中的壟斷利益。與此同時,還應將自建鐵路參與競爭的壓力變為自身體制改革的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展鐵路運輸能力,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