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粵港合作十件大事”候選條目
2008-9-29 13: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
1978年9月15日,中國首個“三來一補”項目———香港信孚手袋廠與廣東東莞虎門鎮太平竹器廠合辦的太平手袋廠正式投產,拉開了香港生產線北遷、粵港共同打造珠三角制造業基地的帷幕!盎浉蹆傻匦纬伞暗旰髲S’的分工格局”。到2007年底,廣東省實際利用港商直接投資超過1200億美元。
2
1978年12月7日,粵港兩地足球界的代表簽訂協議,決定自1979年起,在每年元旦與春節期間,廣東省足球協會和香港足球總會各派球隊,分別在廣州和香港各舉行一場比賽,采取流動獎杯制,勝方獲省港杯獎杯。1979年1月21日,霍英東先生率領香港隊在廣州越秀山體育場打了第一場省港杯賽事,廣東電視臺和香港電視首次通過微波互相轉播比賽實況。以此為契機,粵港兩地體育、文化、學術等方面交流快速發展。
3
1997年1月,我國第一個“三來一補”工業區———蛇口工業區成立;同月,深圳文錦渡口岸正式對外開放。
4
1979年春節,廣東電視臺和香港電視臺合作,在廣州烈士陵園舉辦并直播《羊城賀歲萬家歡》春節文藝晚會,這是全國首個內地電視與香港電視合作的綜合性節目。此后,春晚成為內地電視節目的“標準配置”,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
5
1979年,廣九鐵路開行了第一對廣州至香港九龍的粵港直通客運列車。
6
1979年7月,港澳同胞回大陸探親正式啟用“回鄉證”。
7
1980年3月,廣東開始使用外匯兌換券。
8
1981年1月1日,廣東電視臺開始新聞改革,在新聞中開設了《港澳動態》專欄,每天選播港澳新聞,這是內地電視臺的首個港澳新聞欄目。
9
1981年4月12日,廣東電視臺借鑒香港無線電視臺系列綜藝晚會《歡樂今宵》的經驗,在內地率先開辦以主持人為主導的雜志型專欄文藝節目《萬紫千紅》,轟動全省,長盛不衰。
10
1981年,李嘉誠簽約投資建設汕頭大學;1990年2月落成。
11
1983年,由廣東省旅游局和霍英東先生合資興建的廣州白天鵝賓館正式開業,這是建國后國內第一家合資的高級酒店,也是國內第一家五星級酒店,一直被視為廣東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成為中國酒店業的一面旗幟。
12
1989年12月,粵港兩地政府簽訂《供水協議》,根據該協議,廣東省進行東江-深圳供水計劃擴建工程,以便提高有關供水系統的最高設計容量,擴建工程完成后,由1995年起,輸港的食水按年遞增3000萬立方米。
13
粵港車輛發兩地牌,方便進出香港,有力促進兩地物流發展。
14
1991年5月,珠江經濟臺與香港電臺合作的《粵港經貿專線》節目開播。這是兩地廣播界首次合作,為兩地受眾提供投資經商活動、政策解釋、辦事指引等服務的常設的廣播節目,也是第一條跨越粵港兩地的服務熱線。開播當年就為兩地民眾解決了1200多件實事。此后,在該節目的基礎上,又先后合辦了《粵港法律專線》、《粵港文化專線》等節目。
15
1992年中秋節,廣東電臺和香港電臺合作,在廣州天河體育館舉辦并直播大型流行音樂會《星月爭輝耀天河》;浉蹆傻禺敿t歌星全部參與演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粵港兩地首次最大規模文藝交流,也是流行音樂文化里程碑式的事件。
16
1993年9月,廣東電臺和香港電臺合作,分別在香港和廣州舉辦并直播《萬千希望在人間》義演活動。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新馬師曾、紅線女同臺演出,這既是兩位粵劇宗師時隔三十年再度同臺演出,又是粵港兩地首次以粵劇的表演形式為希望工程籌款。
17
1998年3月30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首次會議在廣州舉行,香港代表團赴穗與廣東省商談雙方加強合作事宜。此后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粵港雙方輪流主辦。該機制使粵港合作提升到了政府層面,影響深遠。
18
1998年8月14日,亞洲金融風暴襲港,香港特區政府動用1200億港元外匯儲備基金進行抗擊。廣東堅決聽從中央政府號令支持在粵香港企業,共抗金融風暴。
19
1998年12月5日,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揮下,廣東與香港警方合作,破獲“世紀賊王”張子強綁架勒索案,判決張子強死刑并執行槍決。此后,粵港兩地警方交流合作快速發展。
20
1999年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代表團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舉行粵港反盜版合作首次會晤,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反盜版聯手合作進行磋商。
21
2002年,粵港雙方在香港共同發布《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的聯合聲明》,明確了爭取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的排放總量,比1997年分別削減40%、20%、55%和55%的區域空氣污染物削減排放目標。
22
2002年7月31日,香港亞洲電視率先被批準在廣東正式落地。此后,其它境外電視頻道陸續正式進入廣東,流行內地的“魚骨”天線逐漸消失。
23
2002年11月18日,粵港澳文化合作第一次會議在香港舉行,三方簽署會議紀要,決定從演藝合作、文化信息、文博、公共圖書館、粵劇等方面開展三方文化合作。2006年,三地聯手成功向國家文化部申請“粵劇”、“涼茶”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文化合作機制的重要成果。
24
2003年年初,粵港先后發生SARS病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兩地攜手共抗。同年6月,粵港澳三地衛生部門在東莞簽署《粵港澳三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合作協定》,為三地聯防聯控突發SARS、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建立了合作機制。
25
從2003年起,粵港政府聯手到海外開拓商機。2003年到韓國首爾,2004年到英國,2005年在美國舊金山和加拿大溫哥華,2006年在芬蘭赫爾新基和法國巴黎開展經貿活動,均獲得巨大成功。
26
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的措施,同年7月13日,港澳自由行率先在廣東四市啟動。這一政策成為繁榮香港的催化劑,截至2006年年底,廣東共辦理個人赴港旅游簽注逾1660萬人次,占全國逾八成;浫朔e極游港的同時,廣東也正成為香港人外出度假的首選之地。
27
2004年1月1日,《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正式實施。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地經濟融合機制,對香港經濟的復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機制為香港的資本、服務、品牌產品進入內地特別是廣東地區開通了直通車,對廣東以及內地下一步市場開放也提供了寶貴經驗。
28
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分別在香港、澳門和廣州召開。由廣東省提出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構想成為現實,粵、閩、贛、湘、桂、瓊、川、貴、云九省區和香港、澳門的行政首長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式展開。
29
2004年,內地和香港簽定協議,互相承認學歷學分,港人在內地上學享受國民待遇。粵港兩地學子求學踴躍。
30
2006年4月11日,粵港食品安全工作交流與合作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簽署了《粵港食品安全工作交流與合作框架協議》,粵港雙方一致同意建立工作通報機制,快速傳遞有關食品安全信息。這標志著粵港食品安全工作交流與合作正式啟動。
31
2008年8月5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確定港珠澳大橋全部由政府出資,預計大橋最遲2010年開工,可望2015年到2016年通車。從1983年開始探討的港珠澳大橋邁出關鍵一步。
32
2008年,中共廣東省委在《關于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決定》中,提出構建“粵港澳緊密合作區”概念!稕Q定》指出,要全面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加大CEPA在廣東先行先試的力度,深化粵港澳產業轉型升級合作,促進粵港澳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全面交流合作,實現三地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動,實現粵港澳在經貿、社會、文化等多領域更好地融合,組建中國最大的超級都市圈。
33
1993年12月,廣東省旅游局、香港旅游協會和澳門政府旅游司合組“珠江三角洲旅游推廣機構”,推動粵港澳旅游大三角的發展。該機構成立后,多年來在各類國際旅游展覽會上積極推廣珠三角旅游區,取得了成效。
34
2003年8月,粵港聯席會議第6次會議在香港舉行。會議的規格被提升,改由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與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直接會晤;浉蹆傻匕凑铡扒罢啊⑷帧諏、互利”的原則確定雙方的合作目標為:在今后的10至20年內,努力使包括廣東、香港在內的“大珠三角”建設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中心之一。會議還建立了粵港合作新機制。
35
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通車,胡錦濤總書記主持“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