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出口也得過“酸堿度合格”關口
2008-9-27 10: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過去只知道國外對染料、甲醛等指標查得很嚴,沒想到服裝也要測酸堿度,要不是這次抽查,我們不知要吃多大的虧呢!”拿著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出的抽查不合格通知單,常州市一家服裝出口企業的負責人吃了一驚。自9月起,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常州市出口到歐盟、美國的兒童服裝進行了一次質量摸底抽查,結果顯示:在抽查的9批12個樣品中,有8個樣品PH值不合格,不合格率達66.7%,成為不合格的“重災區”,其中一批產品PH檢出值高達9.1,屬嚴重超標產品。檢驗檢疫部門立即向有關企業簽發了抽查不合格通知單,責令其在檢驗檢疫機構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測合格后方準出口;不能進行技術處理或經技術處理后重新檢驗檢測仍不合格的不準出口,以維護常州產品的國際形象。 “從抽檢指標看,企業對出口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甲醛等指標的監控普遍較為重視,但對PH值的重視程度卻明顯不夠。”常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輕紡處處長石紅介紹,按照《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嬰幼兒用品屬A類產品,對色牢度、甲醛、PH值、染料的要求比“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更高。PH值是涉及安全性的指標,紡織品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間有利于防止細菌侵入,過高的PH值會破壞人體皮膚的酸性環境,導致皮膚表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刺激皮膚、滋生細菌、引起疾病,兒童皮膚細嫩、血液循環快,不當的PH值更易引發皮膚炎癥,對汗腺系統、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造成紡織品PH值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企業應引起高度重視。”據檢驗檢疫人員介紹,紡織印染加工中各種藥劑未充分水洗、水洗過程中添加的各種整理劑未加以規范控制、面料在印染加工后水洗不充分就烘干出廠、或者未采取一定中和措施,都會引起織物PH值超標。“近年來,世界許多國家頒發了相關法律和技術標準,對紡織品PH值作出嚴格規定。”檢驗檢疫部門相關負責人提醒相關企業,一定要提高對技術壁壘的認識,在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標準、新規定的同時,盡可能選用綠色染料及先進后整理工藝,同時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設備,有效提高出口服裝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