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有“快”無“遞”
2008-9-26 0: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低價競爭引發混亂 行業規范尚需時日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的興起,南京的快遞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國有郵政EMS、中鐵快運等,民營宅急送、順豐等,外資DHL(敦豪)、FEDEX(聯邦快遞)等幾大陣營,在快遞市場演繹"三國演義"。然而,由于相關法規滯后,長期監管"真空",快遞公司良莠不齊,市民在享受到快遞公司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經常遇到諸如郵件寄丟、寄壞、寄遲的糾紛。
水晶送到手成了空盒
"發給北京客戶的水晶耳墜,到了客戶手上居然只剩下一個空盒!"今年26歲的張先生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兼職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施華洛世奇水晶專賣店,提及7月份發貨丟失的經歷,張先生十分委屈,雖然快遞公司最后查明可能是被快遞員’私吞’,按原價進行了賠償,可是客戶卻只認網店說話,毫不客氣地給了他一個"差評"。 "做網絡生意,都依賴快遞送貨,貨物丟了,快遞公司最多賠錢了事,但我損失的信譽誰來賠?"隨著網店生意越做越大,但張先生對今后的送貨更加擔憂。
相互競價且監管脫節
目前,南京快遞企業已不下百家,各家公司的快遞收費差異很大,EMS"起步價"是20元,設地區不同續重6元/斤、9元/斤、15元/斤。申通、圓通、韻達等私營快遞公司的首重價基本在8至10元,續重最貴僅12元/斤,而一些"地下"公司甚至3、4元就起送。
"為了搶占市場,不少快遞公司紛紛采取低價競爭。" 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小公司辦公場所其實只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幾個業務員,業務員許多根本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加上行業監控管理脫節,不少消費者維權很困難。
凈化市場需多管齊下
記者了解到,過去快遞業一直處于管理真空,也沒有統一的行業運營和自律標準法規。直到2007年1月郵政實行政企分開,新的國家郵政局重組完成后,快遞業作為郵政業的組成部分,才被明確劃歸國家郵政局主管。今年國家郵政局連續下了《<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兩份規范性文件,為規范快遞市場、加強監管提供了依據。要求快遞企業要將包括執照、業務量、代辦或聯合經營協議及服務承諾等報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快遞企業服務不規范將受到最高為3萬元的處罰。
然而,僅靠兩部行業內規范性文件來規范龐大的快遞市場,效力還遠遠不夠。郵政部門有關負責人稱,凈化我市的快遞市場,還需要工商、公安等執法部門通力合作。發展快遞服務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行業信用體系,共同抵制不規范行為,建立有序的市場秩序。
選快遞留個心眼
12305江蘇郵政申訴熱線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國家郵政局每個月都會將消費者快遞申訴情況在其網站進行通告,消費者可以對照各快遞企業申訴率,選擇比較正規、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高的快遞企業。消費者應特別留意服務格式合同內容,主動要求對方出具規范、帶有簽章的單據或發票,對快遞時間、注意事項和其他特殊要求都要在單據上明確標注。收發快遞時,一定要當面開包檢查、核對好貨品后再簽收,托運貴重物品,一定要選擇保價,認真填寫"等額保價"合同,明確違約責任。一旦出現問題、發生糾紛,相關票據一定要保留好,可以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江蘇快遞協會、江蘇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科或工商局反映、投訴。(見習記者 許小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