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提質提速,讓農民走上富裕路
2008-9-24 22: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通建制村公路建設要在三年內基本完成,農村公路聯網工程建設要形成勢頭。”這是公路部門今后農村公路建設的總體目標。具體來說,就是2008年到2010年,三年時間建成約11236公里的通村公路,力爭具備建路條件的1140個建制村實現等級公路通村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標。即三年內,浙江全省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
三年內實現全省農村公路“村村通”
近年以來,浙江交通系統大力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建設,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投入最多、規模最大、任務最艱巨的時期,全省農村交通由此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據統計,至2007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通鄉、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6.58萬公里,超越了建國以來53年的總和;全省所有鄉鎮實現通鄉公路等級化和硬化,建制村通等級公路率達到了97.4%,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到了95.8%,63個縣(市、區)實現建制村通等級公路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的“雙百”目標。以“鄉村康莊工程”為主體的農村公路建設惠及全省3500多萬農民,堪稱改革開放30年來發生在浙江農村的巨大變化。
但由于農村公路點多面廣等情況,目前,浙江省還有龍泉、文成、新昌等18個欠發達縣(市、區),涉及1100多個建制村,共計11200多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設任務還未完成,這些通村公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線路長,群眾共享率低,施工條件惡劣,是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的“硬骨頭”。據統計,全省現有建制村32976個,到2007年底尚未通等級公路的建制村約1373個,基本集中在18個欠發達縣(市、區)。經核算,擬新建路基、路面15328公里,其中路基6561公里,路面8767公里。
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政策扶持
為實現三年內基本完成全省通村公路建設的目標任務,浙江省交通部門近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通村公路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了兩項措施,確保實現三年內基本完成全省通村公路建設的目標任務。一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扎實推進通村公路建設。對地形、地貌較好,工程開挖量較少,生態環境影響小,有較好的老路基礎,當地建設積極性較高,配套資金到位的通建制村公路建設項目,繼續采用現行的準四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對不具備建路條件的約233個建制村公路建設項目,在縣級政府的統一規劃、部署下,繼續采取“下山脫貧、整村搬遷”的辦法,解決村民的出行問題,并參照原補助標準,繼續給予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對欠發達地區通村公路建設項目的政策扶持。對在合力攻堅階段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設計劃目標的縣(市、區),實行省與地方聯動的扶持政策。還明確新增補助資金的撥付辦法及使用規定。
凡以縣(市、區)為單位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完成省廳下達的通村公路年度建設計劃的給予政策扶持,按完成年度建設計劃的實際里程,在現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公里(路基含路面)5萬元的資金補助。凡以縣(市、區)為單位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每年完成省下達的通村公路建設計劃項目并經省、市核查、驗收合格后,按“以獎代補”方式一次性兌現,新增加的省補助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全額用于項目工程建設。
農村公路聯網對接新農村建設
農村聯網公路建設是完善農村公路網的重要措施,是建設大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浙江交通部門正在重點抓好聯網公路建設的兩項工作:一是完善建設規劃,二是抓好建設試點。
2006年浙江編制完成了《浙江省新農村公路交通專項規劃》,充實和完善農村公路規劃,補充聯網公路相關內容,2007年開始開展農村聯網公路建設的試點工作,關于農村聯網公路規劃,該省有四條基本原則:符合新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建、養、運”協調發展和便捷安全暢通的原則;同一方向以打通斷頭路和跨區域就近的原則;科學、經濟、路網合理的原則;以鄉鎮為核心,主要以能聯片成網、且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重要集鎮與中心村,及地形條件較好、人口相對集中的建制村之間的農村聯網公路為主。
在農村聯網公路建設過程中,浙江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把聯網公路建設與農村資源開發和山、水、林、田綜合治理相結合,統籌考慮土地利用、農村綜合改革、小城鎮建設等因素,科學確定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確保農村聯網公路建設在規劃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穩步推進。今年浙江計劃建設農村聯網公路3000公里,力爭新建2000公里通村公路,新改建通村公路3500公里(路基1500公里、路面2000公里),新增271個通等級公路建制村,新增硬化建制村371個,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98%,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96.6%。
打造“五型”農村公路
浙江省交通廳副廳長、省公路局局長李良福介紹,浙江公路部門在去年下半年提出了打造品質型、平安型、生態型、服務型、陽光型這“五型公路”,其包含的面很廣,與農村公路工作息息相關,并且涵蓋農村公路建設的方方面面。
打造品質型農村公路。堅持規范標準,落實質保措施,打造精品工程,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作用。結合全國開展為期三年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結合本省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分解質量目標,落實質量責任,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模式,切實抓好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
打造平安型農村公路。就是加強安全監管,提升安保水平,具體來說就是加強農村公路臨水、臨崖、高落差危險路段的專項整治,同時抓好農村公路病、危橋梁改造,繼續開展鄉村康莊工程“回頭看”活動,進一步加大新建項目的安全設施建設,嚴格實行與主體工程“四同步”。
打造生態型農村公路。根據工程難易程度和交通量發展前景,合理制定建設方案,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避免大填大挖引起增加工程造價和占用有限耕地資源。綜合運用工程、生物、農藝、管理等措施,保護生態環境,注重科技創新,積極推廣“四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
打造服務型農村公路。浙江將農村公路作為打造服務型公路的重要載體,堅持建管養并重,在抓好建設的同時,注重管養,鞏固建設成果。堅持路、站、運議題、做到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村客運及站場設施同步規劃,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整體效益。
打造陽光型農村公路。就是進一步增加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來源渠道和使用安排的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規范招投標制度,嚴肅財經紀律,對建設資金嚴格實行封閉式運作,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