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適度從緊貨幣政策方向未變

2008-9-23 11: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訊 (特約記者 鐘證)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近日在新浪長安論壇上表示,我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以及經濟下滑的風險,應該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央行此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體現貨幣政策的微調,但結構性的調整不代表貨幣政策的根本轉向。如果放松銀根將對控制通貨膨脹不利。
控制貨幣是必要的
    吳曉靈指出,通貨膨脹最終表現為一種貨幣現象,目前應更多注重結構的調整,同時還要輔之以貨幣需求的控制。
    她表示,在財政政策方面,可以通過減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通過一定的財政支出改善金融環境,比如成立一些中小企業的擔保基金等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央行資產縮水財政收入減少
    吳曉靈表示,由于我國的貿易絕大多數使用美元結算,因此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外儲盡管有所縮水,但并非人們所想像的那么嚴重。但如果拿美元去買歐元或日元的產品,或者把美元再換成人民幣,確實是有縮水的。
    “這是在市場經濟當中每一個投資者都要面臨的匯率風險。作為中央銀行來說,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一個現實。我國外匯體制和匯率機制的改革,都是要減少被動積累儲備的狀況。”
    吳曉靈指出,央行在外匯干預以及投資美元資產等操作時形成的成本是由央行的利潤來承擔的。這樣會減少央行的利潤,但各國的中央銀行都不以利潤為目標。
    我國央行最終所有的利潤都要上交財政, “從這個意義上講,干預成本大了、利潤減少了,財政的收入也會相應地減少,也可以說是財政最終承擔了干預的成本。”
    對于中投公司海外投資的表現,吳曉靈指出,一個機構如果遇到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其面對的問題不是自身單方面能夠解決的。
以改革搞活金融
    “中國需要新一輪的金融改革”,吳曉靈說,未來我國需要從三方面進行金融改革:
    一是解放企業和個人運用金融工具的自主權;二是適度放松金融監管,真正涉及到社會公眾利益的金融活動應從嚴管理,不涉及眾多金融機構的一些非銀行的信貸活動以及私募范圍的活動,應該創造條件鼓勵;三是在控制貨幣的情況下,一定要搞活金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