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圳發展獻策為政協事業出力
2008-9-21 13: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幾天前,一支由市政協領導率領的省市政協委員視察隊伍來到龍崗區,深入大運村、大運中心等地視察,并為如何舉辦一屆最精彩的大運會建言獻策。幾天后,一份委員意見和建議的專報將由市政協辦公廳送到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
將于2011年舉行的第26屆大運會是我市建市以來籌辦的第一個國際性綜合賽事,籌辦工作是我市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僅是市政協工作的優良傳統,更是其優勢所在。近段時間以來,市政協發揚傳統,圍繞全市中心工作,獻發展之計謀發展之策不斷創新和提高履行職能的能力呈現出活力和實效。
深入調研提交“重量級”報告
前不久,深圳市委市政府向社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學習追趕世界先進城市的決定》,提出以香港、新加坡、首爾為主要學習追趕目標,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在優勢領域取得向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先進城市看齊的歷史性突破。到本世紀30年代,使深圳成為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有較強集聚輻射能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這個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的《決定》,許多內容源于市政協今年的兩個重大課題調研。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深圳如何在今后繼續解放思想,謀劃新一輪跨越式大發展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這個中心工作,今年初,市政協就市委交辦的兩個“重量級”調研課題:“新一輪跨越式科學發展”和“關于向國際一流城市叫板”展開調研。圍繞這兩大課題,市政協專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牽頭負責的課題調研組,并邀請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參加。經過深入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兩個課題組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兩份調研報告中,課題組提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深圳發展成為國際一流城市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目前,我們要著力推動深圳在全球城市體系中跨越式提升,實現四大跨越發展,包括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步伐,推動深圳從國際化城市的初級階段、低端水平,跨越發展到國際化城市的初中級階段、中端水平;從地區性國際化城市,跨越發展到在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洲際性國際化城市等。兩個課題的調研結果都得到市委常委會議的充分肯定,許多建議被采納。
為經濟工作破解困局“支招”
今年以來,我市服裝企業華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感到了經營的困難,由于人民幣升值,該企業半年內僅匯兌損失就達到432萬元,直接導致稅后利潤下降36%。
一葉落而知秋,這不是個案。受國內國際經濟發展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今年我市經濟運行形勢嚴峻,企業發展面臨壓力巨大。從南方雪災到四川地震,一次次災難和突發事件,更增加了深圳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難度。
經濟工作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對挑戰,如何為市委市政府分憂,為企業解愁,成為市政協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年初開始,市政協迅速行動起來,利用界別優勢,組織經濟界別的委員深入有關部門、企業展開為期兩個多月的調研。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市政協召開經濟界別委員座談會,為破解經濟工作困局“支招”,市長許宗衡及多個政府有關部門參加座談會,聽取委員意見。這也是市政協首次召開經濟界別委員座談會。
參加座談會的委員有我市著名的企業家,也有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為我市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有委員關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建議可建設IC產業園,打造深圳“芯”和“魂”;有委員從金融業發展和深港合作入手,提了可在河套建設深港離岸金融中心;有委員把關注點放在現代物流業上,提出要建立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還有委員關注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強力推行“印在深圳”品牌活動的設想。許多大膽的意見和建議不僅是對癥下藥,更讓人耳目一新。
座談會上,許宗衡評價委員們的發言質量高、層次高,對各行業的分析和對整個經濟形勢的判斷有深度、有見地,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有操作性,市政府將高度重視大家的意見建議,并加以歸納整理、在實際工作中充分采納。
登“直通車”為民生問題鼓與呼
管理人口過千萬的深圳只有一所綜合性大學,遠遠不能滿足我們這座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卻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學。今年的大學錄取工作剛剛結束,許多深圳學生和家長都有這樣一個愿望,隨著深港合作的進一步密切,能不能讓更多的深圳孩子到香港去“留學”?
民生問題,一直是我市中心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樣是市政協工作的熱點。圍繞上述問題,前不久,市政協主席王順生率市政協有關領導及部分委員首次登上由市紀委、市監察局、市信訪辦和深圳特區報共同主辦的“直通車”欄目,與市教育局工作人員面對面,督辦《關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建議案。
“有個話題市民很關心,就是怎樣加強高等教育的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讓更多的深圳學生到香港上學?”參加活動的譚剛委員直陳民意,向教育局發問。
而市教育局的回答透露出這樣的信息,目前深圳正嘗試進一步加強與香港的高等教育合作,香港的大學也表示有意來深圳辦學。近期,市委市政府決定向國家申請深圳成為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如果申請獲準,則將會為深港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更加優良的政策環境。
在兩個多小時的活動中,市教育局針對建議案和委員的發問逐一作出答復,而政協委員則可以給建議案的辦理情況和進度打分,市民也通過“直通車”看到政府部門辦理建議案情況。許多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探討和解答。不少委員評價這次活動“有新意,有成效,教育部門的答復也不再是‘文對文’,而是讓政協委員們看到市政府從人才引進、教育創新上有了一系列的新措施,讓人充滿希望。”
利用“直通車”平臺,是市政協督辦建議案方式的一次創新,也是市政協更好地聽民聲、集民智,履行職能為民排憂解難工作方式上的一次創新。
其實,一直以來,市政協都把民生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市政協就先后組織了“三項”整治工作情況大型視察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迎檢視察活動,社會治安、交通秩序、消防安全、市容環境、窗口行業的規范等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是視察的重點。視察中發現的許多問題,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及時整改,受到市民的好評。
專題議政聚焦人才發展問題
近段時間,一組這樣的統計數字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市民的關注:深圳每萬人中高層次專業人才只有0.59人,不僅遠低于北京、上海,也低于成都、重慶和蘇州等地。曾經吸引“孔雀東南飛”的深圳,面臨巨大的高端人才缺口。
人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如何吸引、培養更多高端人才,繼續保持人才優勢,是我市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今年5月,市政協成立了“創新高端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專題調研組,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引進人才方法不夠科學、深圳生活成本較高,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難,高端人才保障政策不夠完善不配套,用人機制還不夠靈活等,都是造成我市高端人才缺口的原因。
在調研的基礎上,今年7月舉行的市政協常委會還專門圍繞高端人才問題展開專題議政。10多名委員走上前臺,深刻剖析我市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為吸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出謀劃策。這些建議有的從人才引進機制著手——目前我市在引進高端特殊人才時,常采取一刀切辦法,沒有考慮高端特殊人才的特殊性,而一味地強調筆試成績,忽略實際技能,建議拓寬高端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有些著眼我市人才培養機制——建議實施“深圳市高端創業創新人才培育計劃”,每年安排專項經費,重點面向高成長性的科技型大中企業選擇培養對象,打造一支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隊伍;有些關注人才使用與激勵機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吸引高端人才采取柔性流動方式來我市短期或長期從事兼職、咨詢、講學、科研和技術合作等工作,提供智力服務。還有委員表示是高房價降低了深圳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建議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并建設適用于高端人才使用的經濟適用房。
參加會議的市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委員針對高端人才問題展開的議政,所提問題一針見血,為我市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必將為我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以及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建設產生積極意義。
翻開市政協下半年的工作計劃,記者看到,有關于深港合作、深圳養老事業發展、全民醫療體系建設問題等9大重點調研,有一系列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些調研和活動依然緊扣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貼民計民生。采訪中,市政協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市政協仍然要圍繞我市中心工作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為深圳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為人民政協事業實現新發展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