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甘肅榆中打造蘭州東城區 強蔬菜產業市場優勢

2008-9-21 10: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農民相互置換和整合耕地,集中使用,提高效益;雙壟溝播從種植玉米到種植蔬菜;高原夏菜全面升級……榆中破解干旱少雨、農戶耕地零散等“瓶頸”制約,繪出科學發展、促農增收的新圖。  

    “換地種”,種出新效益初秋時節,在日光溫室連片的榆中縣小康營鄉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區,洪梁營村農民金艷梅在自家的日光溫室里忙活著。她一邊給一株株油桃剪枝,一邊把翠綠的油桃往一側斜拉,不讓它們長直。  

    “這是鄉上今年引進的新品種,‘一邊倒’種植,可以提高油桃的產量。我也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新技術。”金艷梅笑著說。  

    金艷梅家的這座溫棚足有2畝地左右,半嵌入地下,墻體厚實,這種新型的溫棚“體格大”、保暖效果好,保證了油桃在今年冰雪災害天氣中沒有受凍。去年冬天,在鄉上的組織下,金艷梅在溫棚里栽植了600多株油桃,可望于2009年春天上市。今年,她在尚未長高的一行行油桃間套種上甜瓜,一棚收了9000多元。  

    “建溫棚的這些地是和大伙互相交換的。”金艷梅指著自家的溫棚說。雖說金艷梅家在這兒有2畝多地,但這一塊、那一條,零散連不成片,以前種些小麥自家吃。去年,小康營鄉以洪梁營村為主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農民們看到了增收的新希望,但又苦于零散的土地難以建溫棚,在鄉上的引導下,大伙互換耕地,讓每戶零散的耕地集中起來,得以建起溫棚。金艷梅家的兩個溫棚就是和村上5戶農民相互交換、整合耕地后建成的。  

    小康營鄉黨委副書記王萬隆告訴記者,傳統的小塊分散土地經營模式制約著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面對這一“瓶頸”,鄉上發動群眾相互調換土地,整合土地資源。目前已通過土地經營權集中流轉,整合土地300多畝,為發展高效日光溫室奠定了基礎。  

    鄉上組織農民到山東壽光參觀學習,引進“一邊倒”油桃,通過貸款貼息等辦法,扶持農戶發展溫棚油桃,并和山東經銷商簽訂了購銷合同,以3元保護價全部收購。“明年上市,每個棚最少產5000斤油桃,到盛果期每棚產量將超過1萬斤。”王萬隆說。  

    雙壟溝播,從增產到增效盡管今年榆中旱情嚴重,但在連搭鄉石頭溝村干旱的山地上,玉米、番瓜等果實累累。往昔“看老天眼色”的山旱田如今成了“增收田”,這得益于如今在榆中生根開花的雙壟全膜覆蓋集雨溝播技術。  

    “旱地玉米每畝平均產量700多斤,用雙壟溝播技術種植后,每畝產量1300—1400斤,是原先的一倍。現在我們村不光種雙壟溝玉米,還用雙壟溝播種番瓜、甘藍、蓮花菜等蔬菜,畝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郭維漢告訴記者,“雙壟溝播技術就是好,你看下一點點雨,也頂事哩。”  

    與常規半膜覆蓋種植作物不同,雙壟全膜覆蓋集雨溝播技術是將農作物種在壟溝或壟側內。壟溝及兩側一寬一窄的兩條壟全部覆膜,充當集雨面,通過凸起的膜面將降水匯聚到壟溝,再通過壟溝內的播種孔流入土中。這種技術集雨保墑又保溫增產,使降水利用率高達90%。  

    榆中干旱少雨,110萬畝農田七成是山旱地。縣上大力推廣雙壟溝播這一先進旱作農業新技術,在資金上幫扶,實行“百名科技人員下鄉助春耕”,現場為農戶指導科學種植方法。今年,榆中縣完成雙壟溝播種植20.86萬畝,其中新增12.41萬畝。  

    “我們還自己研制了鋪膜機,提高了種植速度。”郭維漢告訴記者。  

    雙壟溝播技術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助推器”,干旱程度嚴重的北山地區長期以種小麥、豌豆、馬鈴薯為主,如今運用雙壟溝播技術大面積種植玉米,增加了農民收入。  

    雙壟溝播技術深入廣大農民的心田。今年春天,石頭溝村年過六旬的農民楊學安和侄子在村上組建了農民秧歌隊,名稱就叫“雙壟溝迎春秧歌隊”。每次演出活動,他們都要說唱起雙壟溝播技術的好處,宣傳雙壟溝播、測土配方等新技術。  

    “雙壟積雨效率高,上面的雨水跑不了,下面的水分蒸發少。雙壟玉米長勢旺,結出了碩大的玉米棒,粒粒飽滿好模樣……”這是楊學安自己編寫的唱詞。  

    高原夏菜,升級的魅力在榆中縣定遠鎮,拉運蔬菜的車輛往來穿梭,交易繁忙、紅火;在蔬菜生產重點村,10戶聯保的無公害蔬菜生產責任制全面推行;在新品種試驗田,專家對上百個菜花新品種進行評比,讓優秀品種“落戶”……  

    榆中提升蔬菜產業發展層次,一個對高原夏菜全面升級的行動正在實施。  

    從2002年以來,榆中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種植每年以凈增2萬畝的速度發展,打造出高原夏菜品牌。僅在定遠鎮至蔣家營村4公里內,就聚集了13家蔬菜保鮮庫,其中萬噸以上的有5家,形成西北地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  

    榆中高原夏菜90%銷往東南沿海地區。大規模的設施農業和結構調整,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模式,青城鎮的茄子和早熟西瓜,新營鄉的胡麻,來紫堡鄉和小康營鄉的紅提葡萄、西甜瓜,定遠鎮和連搭鄉的花卉等特色農產品暢銷市場。  

    榆中與國內外16家蔬菜科研經銷單位合作,建成蘭州高原夏菜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基地,不斷引進新品種。同時,組建成立“蘭州高原夏菜產業集團公司”,開拓市場。  

    今年,榆中縣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總產量將突破6億公斤,預計銷售收入達到5.5億元。人均蔬菜收入1400元,蔬菜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2%。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66元,同比增長27%。  

    當榆中全力打造蘭州東城區時,依據已形成的蔬菜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積極承接和吸納張蘇灘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的東遷,籌建西北地區最大的“蘭州定遠蔬菜物流交易中心”,高原夏菜將生長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強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