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2008-9-18 15: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毛金明
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很復雜,包括企業本身、融資環境、信用擔保和政策扶持等諸多因素。因此,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近日,筆者在對山西轄內中小企業融資情況全面考察的基礎上,重點對其中的180戶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后認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不僅要靠銀行,更多地要依靠市場優化資源配置。
近年來,山西省中小企業發展迅速。2007年,全省中小企業總戶數超過6.9萬戶,完成增加值近3000億元,占全省GDP的一半以上。從目前山西省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看,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銀行貸款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但增速有所回落。調查顯示,在企業的籌融資渠道中,銀行貸款占62%;被調查的180戶中小企業今年6月末貸款余額39.7億元,同比增長7.5%,同比回落了6.7個百分點。二是中小企業貨幣資金總體較為充裕,但資金流動性有所下降。截至6月末,被調查中小企業貨幣資金余額為17.4億元,同比增長40%。總體看,企業貨幣資金比較充裕,但反映企業資金流動性的相關指標增長速度同比有所下降。三是正規渠道融資難度增大,非主流融資渠道作用逐步加大。
究其原因,一是間接融資市場效率低下。由于中小企業貸款額度相對較小,單筆業務的資金管理成本較高,而且商業銀行建立中小企業信貸審批機制、風險評估體系和業務創新機制都需付出較高成本,導致了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交易成本相對較高,影響了商業銀行開拓中小企業市場的積極性。再加上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致使中小企業信貸市場效率低下。部分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生產經營不穩定,信用評級低,銀行難以掌握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和融資意圖。
二是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今年上半年,山西省企業在資本市場IPO為零,再融資也僅有3.6億元。在直接融資方面,股票融資為零,企業債融資僅占0.5%。由此可見,直接融資的嚴重不足,也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原因。
三是市場機制作用發揮欠佳。據測算,目前山西省民間融資規模大約在1300億元左右,而從被調查企業融資渠道看,民間融資僅占其全部融資額的0.7%;再加上山西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發展還不夠充分,難以吸納大量的民間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社會難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中小企業自身、銀行、市場和政府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銀行和市場是兩個最關鍵的因素。因此,要走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基礎在于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提升和銀行信貸的進一步支持,核心在于市場機制的有效調節和政府的合理引導。在依靠銀行信貸的基礎上,應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變銀行 “一輪支撐”為銀行和市場 “雙輪驅動”、協調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