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豪華汽車國產進入第二階段
2008-9-18 15: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華晨汽車與寶馬公司圍繞著華晨寶馬是否將生產寶馬1系或者是X3的爭執凸顯了一個趨勢,那就是豪華車在中國的國產正在進入第二階段,即由第一階段的中檔車型向低檔擴展,由轎車向其他車型擴展。
在剛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豪華車生產企業選擇國產車型的是銷量較大的中檔車型。
它們的標準大致是:對生產制造的工藝要求相對較低、零部件供應體系較為成熟、車型細分市場容量較大,可以很快獲得較大銷量、收回投資。
然而,最初引進的中檔車型幾年后的銷量逐漸趨于穩定,市場增長空間逐漸縮小,產品售價也面臨下調的壓力。在利益的驅動下,為了不斷擴大銷量,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從中檔到低檔
奧迪仍將引領豪華車制造商在中國國產的第二階段。1999年,奧迪公司首開豪華車在中國國產的先河,并因此而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領跑者。到目前為止,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大部分銷量都是由奧迪A6在公商務市場獲得的,奧迪A4在B級車市場表現平平,盡管2007年創紀錄地取得了42.2%的增長,達到19764輛,但仍然低于奧迪公司的預期。
由于公務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奧迪急需擴大國產車型的范圍。中國豪華越野車市場的逐漸成熟讓奧迪決定國產奧迪Q5。Q5是奧迪公司針對寶馬X3專門開發的一款緊湊型SUV,定于2009年9月在中國投入生產、2010年上市。Q5基于奧迪A4平臺發展而來,兩款車部分零部件可以通用,這樣可以降低供應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新車型的國產將形成連鎖效應。如果奧迪投產Q5,那么寶馬就將國產X3;如果寶馬國產1系,那么奧迪就將國產A3。
除了寶馬和奧迪,奔馳也計劃擴大在中國的新產品投放量。不過,北京奔馳的新產品投放計劃更加隱秘。
8月22日,北汽控股、北京奔馳董事長徐和誼表示,未來北京奔馳將加快新產品推出速度,陸續有幾個產品引進來,明年有一個V212,后年還有。有分析認為,V212可能是明年將國產的新E級轎車的中國版本(加長版)。
9月12日,北京奔馳辦公室主任阮偉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奔馳將會不斷推出新產品。目前,具體的產品規劃屬于比較敏感的內容,他沒有可以對外公布的消息。
據記者了解,除了V212以外,北京奔馳還在積極準備兩個代號為W204和CG的項目。不排除這兩個項目是現有的C級轎車和E級轎車以外的車型。
北京奔馳目前的國產化程度和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戴姆勒集團的中國戰略不無關系。不過,該公司的中國戰略正在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并以更務實、更投入的態度來進行合作。為了增加C級轎車的銷量,該公司不久前推出了售價34.8萬元、簡化配置的C200K標準型,以進一步降低售價。
銷量至上
汽車行業人士鐘師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豪華車生產商在中國的國產化確實進入了第二階段,其生產新車型的根本目的是在保持主打車型利潤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銷量。為了維持原主打車型價格穩定,其擴大銷量的唯一做法就是生產新的產品。未來的格局將是:高檔車型進口、中檔車型國產、同時擴大低檔車型的國產范圍。
一些評論認為,奧迪A3、寶馬1系這類的緊湊型兩廂車,目前進入中國的時機并不成熟,尤其是居高不下的價格,導致它的消費群體有限。不過,鐘師認為,寶馬1系外形時尚,有跑車的風格,而且內部空間也不小,如果定價合理的話,仍將獲得比較可觀的銷量。
豪華車型在中國國產后盈虧平衡所需要達到的銷量大約在上萬輛,一些市場稀缺的車型需要2萬-3萬輛,競爭對手較多的車型則需要達到3萬-5萬輛。
除了擴大銷量以外,客觀上,產能的擴大也要求投放更多新車型。由于豪華車生產商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前景寄予厚望,紛紛制定了龐大的擴產計劃。2007年,奧迪在華銷量突破10萬輛,達到原生產工廠的極限產能。2008年上半年該公司開始建設新總裝車間,屆時,奧迪在中國的年總裝產能將達到20萬輛,能夠滿足同時制造多款車型的需求,除了生產新一代奧迪A4、奧迪Q5以外,還將生產其他奧迪車型。
寶馬公司也是如此。華晨寶馬第二工廠的產能將達到8萬-10萬輛,以華晨寶馬目前的銷量水平和增長速度,不推出新車型是很難維持第二工廠的有效運轉的,巨大的投資將很難在短期內收回。
對于北京奔馳來說,該公司成立初期設計的產能是10萬輛,目前的利用率尚不足1/5,同樣需要新產品消化產能。
但是,奔馳S級、寶馬7系以及奧迪A8這些豪華品牌的高檔車型不會在中國國產,盡管它們在中國的銷量增長很快。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奔馳S級、寶馬7系全球第二大銷售市場。2007年,奔馳S級銷量達到11500輛,寶馬7系銷量達到10688輛,但奧迪A8L的銷量只有3401輛,遠遠落后于前兩者。
比起C級車來說,這些更高級別的豪華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有限,即使其未來有較大的增長潛力。但這些車型的生產對品質要求極高,中國市場能夠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應商寥寥無幾。而且,其國產進程受《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的約束更多,用大量按整車稅率繳納進口關稅的零部件組裝的成本無異于直接進口整車。從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心理來看,他們也更青睞原裝的高檔豪華車,進口奔馳S級的熱銷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