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價格坐上過山車鋼價急漲劇跌是鋼市病態反應
2008-9-16 13: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王萍
經過上半年的急劇爬坡,國內鋼價在下半年進入快速下跌通道,美麗的泡沫開始破滅,一般跌幅超過10%,高的超過了20%。面對鋼價的急漲與快跌,盡管業內分析人士例舉了條條道理,但筆者以為,這其實是長期以來鋼材市場一種長期處于病態的真實反應。
在2008年上半年,鋼材價格伴隨成本的上漲水漲船高,伴隨一路“漲”聲,經銷商的“怨”聲也是沒有斷過,因為鋼價“倒掛”這個長期困擾著鋼市的“頑疾”一直在威脅著他們的經營。
所謂“倒掛”就是鋼廠出廠價格高于市場銷售價格,俗稱“倒掛”。也就是說向鋼廠的訂貨價比市場銷售價格來得高。那么,經營者從鋼廠買一噸鋼材,再從市場上銷出一噸鋼材,不僅賺不到錢,而且還得虧上一筆錢,“倒掛”讓經營者虧本經營。
從表面看,經銷商是最大受害者,畢竟虧本的生意不好做。但是從長遠來看,最終受害最大的,是整個鋼材行業。
筆者在采訪中曾多次聽到過關于鋼材貿易經銷商對于鋼材價格“倒掛”現象的無耐嘆息聲,一方面他們要根據目前的市場成交價,以低于鋼廠訂貨價幾百甚至幾千元的價格出售現貨,一方面又不得不低聲下氣地給鋼廠當代理。
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人人懂得,鋼貿商只有依附好了鋼廠這棵大樹,才能維持生存與發展,除了能拿到貨源建立穩固的客戶群外,還可以獲得融資的特權。因為有這種好處在先,便成了“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的鋼市“潛規則”,面對鋼價倒掛忍氣吞聲。
然而鋼價 “倒掛”給鋼市卻帶來了一種隱患,當鋼材市場剛出現“倒掛”的跡象時,一些貿易商為了因 “倒掛”而減少損失,便降價銷售,避免更大的 “倒掛”,這就帶動其他鋼貿商,也都降價銷售。于是,你也降價出貨,我也低價銷售,很快整個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導致市場價格不斷下滑, “倒掛”日趨加大。顯然,市場價格也就穩定不了。久而久之,鋼市良性發展的軌跡便被破壞,鋼市穩定還從何談起?
鋼價的急漲劇跌只是鋼市病態的一種反應,而要消除價格“倒掛”的這種不正常現象,僅靠鋼材貿易商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為使鋼材流通產業健康穩步發展,國內鋼市必須建立起健全成熟的價格形成機制,消除這種病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