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都市型產業聚集區 市中區搶抓機遇謀發展
2008-9-13 11: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通訊員王峰王東鋒張磊
在各地競相發展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市中區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強勢推進,全力打造都市型產業聚焦區,引領中區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今年1至7月份,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83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13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7億元,二三產業比重為38.6:61.4。
服務產業擎起半壁江山
市中區充分發揮城市中心區這一優勢,以品牌商貿、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為重點,不斷做大做亮服務產業。上半年全區實現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同比增長2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
該區服務業發展呈現出三大特色:一是結構趨優。上半年共引進服務企業174家,占引進企業項目總數的73%。其中,保險投資擔保業高位增加。新增中英人壽、華夏人壽等6家保險公司和諾金、世紀唐人等9家投資擔保公司,齊魯證券的稅收已納入中區。新增計算機軟件和系統服務公司8家,填補結構空白。品牌商貿取得進展。引進了大潤發、蘇寧電器等著名商貿品牌,有效提升了都市型產業檔次水平。二是項目投資不斷加大。1至6月份,實現服務業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6.4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7.4%。運河城財富廣場完成投資1.2億元,百花公園地下商場投資3150萬元,全民健身廣場地下商場投資6000萬元,優化了商業網點結構,為項目招商提供了平臺。三是社會消費市場繁榮。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9.65億元,增長23.5%。四是物流園區啟動發展。在市儲運站興建了興魯物流園區倉儲設施,在運河東岸規劃南苑物流倉儲園區項目。另外,都市型文化產業亮點頻閃,目前已經形成演出業、文化娛樂業、旅游服務業、文化傳媒以及藝術培訓等行業部門。截至6月底,全區發展文化產業單位1180家,從業人員3.2萬人,資產總額達6.94億元。
都市型工業舞起發展龍頭
市中區以“安全環保、節能減排、集約高效”為方向,以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經濟,有力帶動了全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區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4.1億元、銷售收入43.8億元、利稅2.35億元,分別占年計劃的55%、54.8%和50.8%,各項主要指標實現“雙過半”。
骨干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明顯。上半年,新增規模企業17戶,達到132戶。東宇、櫻花五金、恒松等骨干企業對全區工業經濟起到了較強的支撐作用。科技進步步伐加快。全區共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21項,占年計劃的52.5%。節能減排初見成效。上半年全區工業投入科技經費近80萬元,重點對5項節能環保技術項目進行了研發。6戶重點用能企業共完成節能技術改造投資2100萬元,兩個項目節能效果顯著,分別獲得了市節能專項資金50萬元和40萬元的扶持。
項目帶動戰略助推發展一片天
注重產業升級,注重集約型產業成長,注重財源項目建設,注重新興產業發展,市中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年初,該區全面啟動10個大項目建設工程,健全完善大項目推進機制,堅持聯席會議、調度通報、督查問效、觀摩考核制度,以項目論實績、向項目要經費,強力推進好項目大項目快落地、早見效。截至目前,全區5個片區完成招拍掛,西南片區拆遷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運河高架橋拆遷工程開始啟動,通過整合資源,該區的都市型產業將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空間。
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產業重點,組建3個地域招商分局和10個產業招商辦公室,分別瞄準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進行蹲點招商。積極引進投資大、業態新、技術高、效益好的項目,特別是在片區開發、星級酒店建設、市場改造和利用外資上實現了招商新突破。截至7月份,引進區外國內資金19.58億元,占年計劃任務的78.3%;招商引資項目296個,投資過千萬元項目66個,其中過億元項目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