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在經濟轉型中突圍

2008-9-12 10:2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李娜
    “最近一段時間,我通過和制造業、物流業等相關企業接觸,了解到當前很多行業的發展都比較困難。一些大型的物流企業已通過裁減人員、縮減業務 (比如取消和大的客戶合作等)來降低運作成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魏際剛對記者說,“物流企業這種擴張或收縮是企業應對危機時的正常戰略。”
    隨著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提高,國內通貨膨脹一時難消;新勞動合同法等政策出臺、相對從緊的貨幣政策,這些都對物流運輸企業產生著一系列的影響。
    在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向集約式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中,在外向型經濟向內外兼修經濟發展模式中,我們的物流業如何應對挑戰,并實現升級發展?
風險中的變局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粗放型經濟發展向集約型經濟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產業市場必然要經歷一系列的變革。只是對于物流產業來說,這種升級變革的到來在高油價、高人力成本等問題的夾擊下顯得近乎慘烈。
    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8年對很多中小型物流企業是很困難的。而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又加大了物流運輸企業的困境,物流企業的當務之急是著手消化運輸成本。
    “對那些出口導向型、資源依賴型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的物流企業,影響是最直接的!蔽弘H剛指出。
    “對大型物流企業而言,一般抗風險能力較強,可以通過適當裁減人員、整合資源,并進行集約化升級,發展規模化經濟,就能走出這場危機!蔽弘H剛強調,大型物流企業作為物流市場的主導力量,責任重大,應積極探索、開展和制造業等相關企業合作模式或途徑。
    對中小型物流企業,可能會在淘汰中求生存。在以燃油等資源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壓力下,市場必然重新洗牌,適者生存。中小型物流企業,應在市場的細分中尋找目標市場,即對市場進行精確定位;也可采用“瘦身戰略”,以縮減因擴張市場而帶來的成本流失;更應主動地和同行(比如,大型物流企業)進行聯合,通過合作或整合,尋求支持。物流企業屬于網絡型企業,生產運營在聯合中產生網絡效應,以降低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的運輸成本。
    “物流企業首先要自救,要對自身業務的流程、發展模式、業務合作等進行升級,加強整合,走 ‘改造自己’的路線!蔽弘H剛告訴記者,在物流運輸流程中,要做到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有效統一,就必須在貨物從運輸、倉儲、服務到消費者整個過程中,保證上下游供應鏈的協同,以提高運輸效率。
    例如,搬運工把一件貨物從一個地方搬運到目的地,他靠的是自身的體力和耐力。而對具體到現代化的物流企業, “簡單的搬運工”轉化為“技能型人才”,而 “體力和耐力”也演變成 “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專業化的運作流程”,而 “從一地方搬到目的地”也必須依托 “現代化的技術”進行整合。
    魏際剛指出,還可以采用 “異地合作模式”。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可以通過該模式,降低來往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
    目前,物流企業的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魏際剛告訴記者,物流企業應把目光立足國內,這是建立在對我國的文化背景、客戶認知、要素的供給及對市場的了解的基礎上的必要之路。目前國內的物流市場的發展潛力日益凸顯,機遇也不斷涌現,物流企業當務之急就是要在全球經濟放緩下深入了解我國當前的形勢,從國內著手解決危機。
迎接轉型挑戰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將 ‘擴大對外開放’作為基本指導思想的提法消失。這一提法,也被相關專家解讀為國家開始強調內資主導和自主創新,而打破以前過度依賴出口的形勢!
    今年,國家總理溫家寶曾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并強調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改變過去外向型經濟,實現經濟發展內外兼修的戰鼓已經擂響,這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認為,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對我國外貿的影響相當大。外貿企業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將不會在短期內消除。
    這其實意味著我們的國際商貿物流企業面臨的風險也短期難去。在談及國家是否應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支持時,魏際剛則表示,當前主要還是靠市場進行調節。只有在影響到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采取援助性、過渡性的政策,或給予資金補貼等。
    當然,政府在物流行業發展的責任是不容懈怠的。比如,規范物流市場秩序,進行監督、密切關注物流產業的發展情況,禁止惡性競爭。
    對于國際商貿物流企業來說,要順應市場變局才能謀得穩健發展。在外向型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對過去憑借著出口貿易成長起來的國際貨代、遠洋水運等物流企業,一方面要解決進口貿易市場下的物流競爭,拓展國際網絡資源;另一方面需要在一體化物流服務升級戰中,不斷完善產業鏈條。
    魏際剛告訴記者,在全球化資源、要素、人力成本等不斷整合下,國內的物流企業必須立足國內發展,加快資源整合,和同行等聯合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或集團,才能在國際物流市場上有所作為。
    在中國外向型經濟變化的過程中,國際市場的新變化也給一些企業帶來一些機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中,全球性通貨膨脹等市場風險的洗禮不但不會阻斷全球供應鏈的建設,反而將促進國際制造業、流通業尋找新的廉價生產基地,開發新的消費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全球制造業重心的中國制造必然將觸角伸向全球。而這個變化中,要求我們的物流企業更多地服務全球供應鏈的建設。
    有觀察家指出,全球經濟疲軟,使全球供應鏈結構得以重新調整。將來可能有更多的長途運輸用到初級生產的環節,比如:原油,原材料的運輸。而把靠近終端的運輸和加工集中到距離主要消費地近和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地方。這樣可以提高長途運輸的使用效率,而靠近終端的近距離組裝生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發揮其對市場反應迅速,適應個性化需求的特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