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空運貨倉工人處理入口貨物
【大公報訊】香港民航處為執行國際民航組織(ICAO)公布的危險品安全運輸規定,而鼓勵香港航空運輸業界開辦的培訓班,由于業界并未真正認識其重要性,參與培訓課程的積極性不大,以致原定今年4月底培訓的最后限期要推遲至明年7月初,延長了足足一年。
最后限期要延長一年
據香港供應鏈保安協會副會長彭偉樂介紹情況,該會今年7月上旬以供應鏈保安的概念,了解開辦培訓課程的反應,進行了一次危險品意識培訓的市場調查,成功以電話訪問了85家貨運代理公司的行政管理。調查發現,只有55.2%的貨運代理公司表示已經安排員工去上課。另外,有34.1%的公司對于課程的要求有所誤解,當中只有15%公司以為只需要安排2個員工接受課程,另有14.1%認為只要公司不涉及危險品業務就不用接受培訓,甚至有5%完全不知道相關課程。
70%公司無應變措施
調查還發現,有超過31.9%受訪者對效果有所保留,他們認為,公司員工所接受的培訓,事實上很難應用到日常工作中。這部分公司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大多數會首先考慮課程費用,還會考慮教學辦法。但有一部分只是隨機選擇培訓機構。
另外,由于不清楚培訓成本、培訓目的和培訓機構質素等,一部分貨運代理公司對相關課程依然持觀望態度,令人擔憂的是,受訪公司中有超過70%的公司內部并無危險貨物應變措施或機制,這樣,萬一出現泄漏等緊急情況,員工若不能正確處理,會令損失大增,甚至危及公眾。
據了解,國際民航組織為了加強對航空危險品貨物的管理,在反恐意識前提下,推行危險品運輸規定,并以附件18方式,制定了對危險物品的安全運輸要求和具體內容,并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去推行。附件的規定涉及多方面內容和可操作性措施,必須以開辦培訓班的方式,由導師將知識、內容傳授給學員。
課目依足附件18設計
民航處為了執行ICAO的規定,與業界磋商,以民間社團機構以開班授課方式傳授內容、教材、培訓課目依足附件18的內容而設計。由培訓機構自訂授課培訓的各項內容,包括開班學費、師資、內容和傳授的方法。民航處經審核就可以開培訓課,整個做法、過程十分松散、兒戲,由于沒有資助、缺乏監管、培訓班是徒有虛名、欠缺實際、過程馬虎了事,各課程背后的社團機構亦各自為政,缺乏協調、聯系,各自發揮。
據悉,培訓課程班實際上由07年年中已開始,原定一年期至08年年中結束,但由于反應普通,行政組織渙散,培訓效果得不到保證,業界看法又各說紛紜,以致培訓目標與效果屬一般,民航處唯有將培訓期延長到明年7月1日止。究竟對民航處推行有關的規定會有影響,至今未有具體講法。民航處發言人對本報的查詢,亦只稱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