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從緊政策下物流金融的發展機會
2008-8-7 11: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汪壽陽 馮耕中 李毅學
欄目主辦:現代物流報社、中國科學院預測研究中心欄目協辦: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物流管理系作者:汪壽陽、馮耕中、李毅學
雖然央行已經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有關統計結果顯示,融資難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大敵。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議論。
大力推廣物流金融,無疑是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手段,而現在絕大多數銀行也推出了多項相關業務。不過,如何才能更快地推動物流金融的發展,還需要我們的銀行和企業一起再努力。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08年貨幣政策從緊的要求,這一政策意味著金融信貸的緊縮,對企業貸款的發放也將從緊。在這種政策下,受傷害最大的就是中小企業,據相關調查,從緊政策實施半年來,僅浙江義烏就有近3成的民營企業資金斷鏈,而其它地區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也已非常嚴重。
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國家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也采取了一些配套的措施,例如在2008年3月11日,銀監會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在從緊貨幣政策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從緊的貨幣政策形勢下,切實增強小企業授信服務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瞻性,抓早、抓實、抓好今年的小企業授信工作,確保全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本機構今年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最近中央決策層也頻頻地到浙江、廣東等地考察,表達了對中小企業生存狀態的關心。
盡管這樣,就目前發展形勢來看,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應變策略和金融創新,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將持續加大。這一方面是因為宏觀政策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即便有配套措施出臺,但實際的實施效果并不明顯;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是老問題,在傳統的信貸機制下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信貸從緊時這一問題更加突顯。
在傳統信貸機制下,銀行并不是不愿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而是由于規避信貸風險的考慮,銀行更傾向于貸款給報表規范、抵押足額的國有或大型企業。
在銀行看來,中小企業易受經營環境影響,變數大、風險大,資產少,負債能力有限,而且中小企業類型多,資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頻率高,融資的復雜性和融資成本都較大。這些原因造成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惜貸”行為,也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長期的融資困難。
在貨幣從緊的政策下,這種融資困難更加突出。因為在貨幣從緊的政策下,大客戶又友好地投入了商業銀行的懷抱,一些銀行會更加心安理得:大企業的貸款都“吃不飽”,何必冒險貸款給中小企業。所以面對資金困局,有些中小企業主這樣形容:“銀行是天晴時就借傘給你,還巴不得多借兩把傘給你,一旦下雨就恨不得馬上把傘都收回去!倍鳛殂y行方面則反過來調侃中小企業:“不能否認,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老板都很聰明,他們一生當中,有50%的精力用于借錢,另外50%的精力用于逃債!边@樣對立的經典言論反映了我國在中小企業貸款上存在突出矛盾。從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相關部門應該鼓勵商業銀行主動積極地制定戰略解決這一矛盾,因為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本身就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內在需要。在貨幣從緊政策下,對把握這一戰略方向的商業銀行來說,更是意味著機會而非負擔。
這一內在需要實際是由我國銀行現階段面臨的挑戰所決定的:一方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全和完善,大企業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優質的客戶將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是隨著外資銀行的涌入,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迫使國內銀行應該盡量降低貸款門檻,以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作為戰略發展的趨勢,因此國內銀行應該積極地向外資銀行學習,主動開展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業務。
而作為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種重要的融資創新形式,物流金融在供應鏈競爭的時代無疑具有很多的優點。它依靠銀行和物流企業的優勢互補,不再象傳統信貸那樣,僅關注企業規模、凈資產和負債率等基本面信息,而是更加關注擔保品所附載的交易信息,例如交易產品的供求關系、產品的價格波動趨勢、交易對手的信譽和實力、整體供應鏈的風險以及融資主體(包括銀行和物流企業)的監控力度等,從而能夠明顯地降低貸款風險,實現多方共贏,非常適合市場競爭機制。
更重要的是物流金融從本質上還是一種關系型融資業務,開展這一業務要求融資方具有更多的專業技能知識,需要友好地和供應鏈上的客戶建立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逐漸深入能夠有效地降低銀行的融資成本,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這種核心競爭能力是對手很難模仿學習的,因為對手進入自己開展的物流金融業務的門檻非常高,不下點苦功夫和硬功夫是很難搶走自己長期建立的關系客戶的。
正因為這些,深圳發展銀行已經明確要做專業的貿易融資銀行,其他的銀行也紛紛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有些銀行還要把現有6%不到的貿易、物流融資規模擴大到40%的比例。
即使在貨幣從緊的政策下,一些有遠見的銀行也明確地把握住了這個方向,它們沒有將面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當作政策負擔,而是利用競爭對手的放松積極地開發物流金融創新產品,將中小企業貸款視為銀行業應對當前經濟周期性波動、調整信貸資產結構、降低風險集中度、增強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其中,招商銀行就是這樣。2008年4月17日,招商銀行在上海浦東的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了“物流金融”發布會,與中遠貨運、中國外運以及中海物流等國內最主要的幾大物流企業合作,共同推廣物流金融產品。這是自2005年招商銀行提出供應鏈金融,并開始把業務重點轉向對中小企業市場的開拓以來,推出的又一重要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方案。
招商銀行選擇信貸從緊的背景下發布針對中小企業的物流金融創新產品,并且強調中小企業是招商銀行的重點發展方向,表明了招商銀行對金融市場發展趨勢的敏感。
按照深發展銀行和招商銀行這樣的思路,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從緊政策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實際可以通過物流金融創新業務得到有效緩解。
舉個最現實的例子,今年第一季度,在工業經濟發達的杭州市蕭山區,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應收賬款凈額和產成品存貨增長三成,兩項資金占有430.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2.8億元,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同比延長8天,資金沉淀導致資金需求大幅上升。按照傳統的信貸標準,貨幣從緊政策下這些中小企業將很難獲得貸款,但若有銀行采用物流金融創新業務,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些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同時銀行在保持自己貸款風險達標的情況下還能夠有效開拓市場。
因此,可以預測,銀行若在貨幣從緊政策下關注物流金融,利用對手競爭意識的下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雖然比那些始終盯著大客戶的銀行來說要辛苦得多,但這也是銀行擴大市場份額,建立自己核心競爭能力的好機會,由此獲得的收益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