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中國供應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供應鏈?醫治供應“傷”

2008-8-6 14: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何彤
    希臘人送給特洛伊一個誘人的難以拒絕的禮物——木馬,而造就了經典的特洛伊木馬故事,今天的廉價中國商品,會使在華采購的各國企業崩潰嗎?這些企業是如何考慮的?
    中國已經是世界制造大國。盡管有巨大的文化差異和物流障礙,各種各樣的消費品工廠,從洗衣機到服裝和雨刮器,如雨后春筍般都在中國建立起來?梢哉f,是否和一個中國制造商合作已不是問題,問題只是何時以及多公平和多大程度的合作。
    由于低價格的誘惑,外企正在購買如金屬件和服裝等各種中國產品,但是在以非常謹慎的步伐進行的。美國75%的產品是采購于海外,但其中只有27%是從中國采購。許多美國公司仍在猶豫是否把他們的供應鏈橫跨太平洋。美國 《采購》雜志2007年對573位美國公司的采購經理調查表明,其中沒有企業把他們的原材料主要采購源放在亞洲。只有10%的企業的半成品和零配件是采購于中國。而從中國采購產品的公司中只有46%在中國建立了工廠,37%在中國只建立了合資企業。由于存在疑慮,另外17%的公司并不準備將制造廠搬到中國。
在華采購的原因和狀況
    從中國采購的原因從避免資金投入到降低庫存成本;從通過國際采購獲取專業技術到經由海外采購來改善成本結構等等各不相同。許多買家還相信,從中國采購使得公司能更好地適應市場,幫助買家得到設計和技術支持,得到加工知識和改進產品質量等等。但關鍵仍是基于中國低廉的制造和勞動力成本,能得到更便宜的商品。由于對環境的管理較松,企業能省下大筆的環保開支,也是中國商品價格低廉的重要因素。
    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的報告,中國平均每小時人工 (包括津貼)是80美分,而美國是21.86美元。因此,使用同樣的設備,在不考慮物流和海外供應商管理費用的情況下,美國工人需要比中國工人高25倍的生產率才能保持競爭力。
    在華采購區域相對集中,F在,廣東省主要是消費品制造,而上海、浙江和江蘇主要是工業品制造。相對于其他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擁有相對完善的配套設施 (物流系統、信息系統),服務系統 (金融服務、會展、中介服務),完整的產業鏈生產能力,地方政府的支持 (優惠的稅收條件、通關便利、招商引資、行政效率),專業人才優勢。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廠商擅長按照樣品生產。
    從中國采購的產品范圍十分廣泛。從金屬緊固件到電子零配件。從橡膠產品、紙包裝機械、化學品到家具和合成樹脂。但是,最主要的仍是消費品:打印機、個人電腦、電視機、移動電話、微波爐、DVD機和服裝。
    銷往美國的產品按數量排列,第一類是服裝和鞋類,然后是日用品、玩具,接下來是射擊和運動用品以及單車。排列第四的商品類別是半導體零件和外設。第五類是機械類,從發電機、泵、壓縮機、儀器到油田鉆探和油處理設備;從采礦、挖掘、鋪路和建筑機器到金屬加工工具和紡織、縫紉、皮革加工和食品加工機械等等。
    在過去幾年,聯合國30多個機構每年從中國采購的總額都停留在3000萬美元左右,僅占聯合國全球采購額的0.7%。目前世界500強中的跨國零售集團全球年采購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在我國采購額所占比重還不到3%,與我國巨大的生產和出口能力極不相稱。因此,全球采購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外國買家的顧慮
    質疑人員素質和落地成本
    跨國采購運作時,需要供應商有能講流利國際商業語言英語的員工的配合協作。需要他們回復E-mail和電話傳真,理解所提及的商業規則。否則,當采購商問及某個問題時,供應商通常要費上大半天時間才會有答復,服務質量沒有保障。
    而且我國很多企業對跨國公司的采購規則及程序不怎么了解,這勢必造成業務談判時遭受到溝通的困擾。當買家說及采購產品的技術要求時,賣方卻在就自己現有產品侃侃而談,等到訂單下來了,又弄不明白。
    外國經理常說,千萬不要相信中國供應商對你說的 “沒問題”和 “相信我”。必須親自檢查督促才可放心。由于無法對供應商產品質量、貨期進行事前控制,經濟糾紛不斷;供需關系一般為臨時或短期行為,響應用戶需求的能力不足。
    歐美商人往往視誠信甚于生命,很多交易的付款方式都采用貨到付款,或付款生產。而在中國,誠信系統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還存在很多貿易欺詐現象。因此產生了信用證的廣泛使用,但銀行費用無疑增加了支出,增加了采購成本。
    技術專利剽竊現象也很普遍。跨國企業把核心技術轉移到中國生產,其專利產品或技術卻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很快出現復制、仿制產品?鐕髽I花巨資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可能受到侵害。
    我國目前勞工數量大但素質低。尤其是機械電子電氣方面的技術專家缺少。因此,如果把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移到中國來生產,產品的品質難以保證,無疑增加了很大的風險。因而依賴廉價的勞動力的低端制造商會繼續在中國壯大發展,但這不會發生在精密高端產品市場。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認同從中國采購,有的買家聲稱:從中國采購并沒有成本效益,采購周期太長,質量問題難以招架,即使不計運輸費用也只節省10%~15%的費用,中國供應源的風險大而收益小。事實上,計算產品的落地費用是非常困難的,就是說,當考慮物流和配送時間因素時,真實成本到底有多少?另一個問題是:給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制造業并不完整,雖然有從基礎材料如水泥、鋼材、有色金屬和化學品到成品如家電家具和汽車等各種產品,但缺少適合出口的工業材料和零部件。
    物流總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的物流費用很高,超過GDP的20%,是發達國家的2倍以上,可以說,降低在華的物流費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產品出口價格。
    在政策上存在諸多不到位的地方。例如, “跨國采購中心”缺乏明確的法律定義; “外貿進出口權”缺乏完整性的認識,一些貿易類的投資公司尚無進出口權;另一方面,行政辦公效率有待提高。以上海為例,2002年開始全面推進 “大通關”工程,即使完成之后,貨物通關,提、發貨時間為海運24小時、空運12小時,與香港、新加坡僅有2~4小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中國的物流公司在海關清關上做得很好,并在貨運渠道上有優勢,但拼箱技術仍不熟練。而且在中國內地,物流的風險和復雜性極高。不同的省市要求不同的運營執照,各地方政府還征收各種名目的 “非法”稅金。這對那些認為中國實行鐵一般的統一規則的西方人來說會感到驚訝。
    中國缺乏大型的能提供全國范圍內物流服務的企業,很多情況下,一家企業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使用不同的物流供應商。Del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目前全國物流企業多達4.7萬多家,其中民營與個體經營占很大比重。這些企業地域性強,總體綜合服務能力差,行業操作不規范,配套環節缺乏統一標準, “重硬件,輕軟件”,管理水平和先進技術運用能力低下,人員素質較低。普遍存在物流成本高,及運輸時間過長、安全等問題。
    中國早期建設的內地碼頭泊位等級低,技術狀況差,可用的水域和陸域普遍狹窄,缺少發展空間。部分老港區的周邊已成為城市中的繁華地帶,長江流域尤為典型。JonMonroe咨詢公司曾派出一個調查組從重慶沿江而下到上海,其調查報告中稱:長江上的駁船隊和港口處理設備大部分都相當陳舊,長江流域在2000年才真正開始集裝箱業務;但報告也說到,長江流域中有十個新的碼頭接近完工,這將提升貨物處理能力。
    很多中國港口缺乏足夠的聯運銜接集散系統。上海洋山港的第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預計到2020年全面完工后,上海洋山港的52個集裝箱泊位每年能處理2000萬個標準箱。但到目前為止,雖然連接洋山島和大陸的20多公里長的大橋已經竣工;卻沒有關于修建服務于這個巨型港口的鐵路和公路網的消息。中國鐵道部未表示任何興趣。而深圳鹽田港,在2005年吞吐量已達到750萬標準箱,其通過鐵路運輸的不到1萬標準箱,而且效率較低。從廣州到鹽田港通過鐵路轉運集裝箱,一般5天才完成一個往返,而通過公路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但是,集裝箱采用公路聯運,只有在短距離內才有優勢,如果覆蓋到中國廣闊的內地,就非鐵路莫屬了。
    跨越大洋的供應鏈風險
    漫長的供應鏈中,風險很容易就像特洛伊木馬一樣潛入某個環節,然后對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跨國采購不可避免地面對變化迅速的全球市場環境和風格各異的全球經營環境,語言的交流障礙、文化的差異也成為誤解的來源。此外,政府管制干預、匯率市場波動和貿易壁壘限制;遇到運費上漲、物流設施失修、額外的安全保險費,還有時間和資金等方面以及港口擁塞等問題,國際遠程船舶運輸的計劃和協調也一直是一個大挑戰。也許已經掌握了一些應對策略,如港口的多樣化使用、避免高峰期進口等等,但這些方法不足以解決長期的挑戰。
    例如,觀察到中國的市場經濟的自由化發展,一般人會認為貨主能自由地選擇港口安排航運。但實際上并非完全如此,上海市政府最近規定所有亞歐航線的貨輪必須使用洋山港,這著實使得外企總裁們吃了一驚;類似的情況是,中國政府正醞釀指定大連港作為國家汽車進口的主要港口?梢,雖然在基礎設施投資上較為寬松,但其他領域的政府管制依然很嚴。這類政府規劃不可避免地帶有各種不足。大連港進行了大量投資,但由于在過去10年里曾提出不同的發展戰略,從 “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連”,再到現在的“海上大連”,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大連港無所適從。從大連港老港區搬遷到大窯灣,又到現在的長興島開發,非理性和非科學化規劃使得大連港迷失了發展方向。
    快速補貨的策略將難以應用,尤其在跨洋運輸中,準時制將無用武之地。漫長的供應鏈中的任何環節都可能導致船運的速度降低導致供貨期無法保障,恐怖活動可能使港口裝卸速度下降,對貨物的檢查次數上升。而如果您想保障供貨期,需要選擇一些更貴的船運方式 (諸如要求指定貨物裝船位置從而優先卸貨),而這又會導致運費的大幅上漲。
    GardenRidge,一家美國東南部的家庭裝飾連鎖店,正在采取一種在高峰進口期直接發貨到賣場的工作程序來縮短在途時間,即從港口卸貨后不進配送中心而直接發往賣場。不過這樣做,需要在中國裝船地就進行拼箱作業。
如何融入全球采購
    全球采購是在全球背景下資源配置進行優化組合的趨勢下整合配置出來的,之所以這樣多的國際企業或者跨國企業愿意到中國來進行采購,關鍵的原因在于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內存在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和非常優秀的價格優勢,以及高質量的產品。在中國采購逐漸成為跨國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必然措施。
    但買家對供應商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以沃爾瑪為例,它對合作伙伴有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高效率經營;有設計、創新、研發能力,能提供系列產品;有品質觀念,在生產過程中能從事自我質檢;有生產規模,對本行業有中長期規劃;有一定的外銷經驗,熟悉外銷規則及國際理賠慣例;文化認同:尊重個人、服務客戶、追求完美、誠實正直。除此之外還有加分條件:有良好的客戶群;在進口國有分公司、發貨倉庫、銷售渠道、能提供增值服務等等。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消除歐美買家對在華采購的顧慮,如何能快速的掌握國際貿易的流程,成為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全球供應源一直在動態變化,今天的合格供應商6個月后可能就落后了。當更多的外國買家到中國采購時,中國制造廠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不但要比價格,還要比質量和服務。中國出口企業需要針對整個全球供應鏈的特點和流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提高,尤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語言和思維的國際化,以達到跨國企業在全球其他市場的要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