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功能促進寧波科學發展
2008-8-26 10: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以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受能源原材料價格猛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世界經濟增長放慢、國內物價指數上漲、金融機構貸款收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增速回落、效益下滑、景氣下降的跡象。寧波也不例外,上半年經濟增長率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這看起來是短期偶然因素的作用,但從深層次分析,這是經濟運行大周期變化在起作用,需要從經濟發展規律、發展階段特征去把握。我們應如何正確應對?我認為,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是須在優化提升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一、要從發展戰略角度認識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性
所謂城市,其法律涵義,就是指直轄市、建制市(包括副省、地和縣三級)和建制鎮。城市一般具備人類居住生活功能、產業發展功能、社會發展功能和戰爭防御功能。在和平年代,戰爭防御功能相對淡化。城市發展與其功能的不斷增強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如城市發展與貿易功能的關系,最初城市中的手工業集聚,是為了使商品交換變得更為容易。手工業者的不斷集聚形成了城市,而交易過程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市場,產生了貿易功能,兩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人口越集聚,貿易就越繁榮,而貿易的繁榮又進一步促進了人口的集聚,城市規模就逐漸擴大。城市發展的歷史證明,要發展城市就必須提升城市的功能。
提升城市功能是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所決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了工業化中期,產業發展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矛盾和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通過城市化進程帶動居民消費升級,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通過城市功能集聚輻射,為周邊城市和地區服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提升城市功能是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特別是大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規模不斷擴張、功能不斷增強,對周邊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日益增強。以大城市為核心,依據產業協作關系和經濟聯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經濟圈和城市群。目前在我國東部沿海就形成了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經濟圈和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灣經濟圈等三大經濟圈。大經濟圈中又有小經濟圈,如長三角內部的浙東經濟圈、杭嘉湖紹經濟圈等。各經濟圈中的核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往往決定著該經濟圈的作用和地位,核心城市的功能對經濟圈內其他城市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寧波作為長三角經濟圈南翼經濟中心,同是也是浙東小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強弱,不僅對自身的長遠發展和城市競爭力提升十分重要,而且對周邊城市及整個經濟圈的發展也十分重要。
提升城市功能更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需要。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快速,工業產業生產能力強勁,但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尚處低位,產品的設計開發、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往往主要掌握在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手中,我們能夠提供的多為生產加工為主的中間環節。因此,往往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勞動力利用在我國,而盈利大頭在外方。這樣的狀況形不成強大的產業競爭力,更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目前生產規模日益擴大,資源消耗、環保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這種粗放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城市發展模式必須轉變。加快提升城市功能,特別是加快發展反映城市功能的新型商貿、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人力培育等生產型服務業,是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提升城市功能,就是促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從平面式、分散型向圓椎式、集約型轉變,從縣域經濟向市域經濟轉變,使要素資源向城市集聚,人口向城市集中,使要素資源達到最佳配置,發揮最大效率。這對于寧波這樣一個人多地少,自然礦產貧乏,城市規模相對偏小,而產業經濟較為發達,港口和海洋資源稟賦的特色相當明顯這樣一個城市來說,發揮資源優勢、提升城市功能就尤其重要。
二、要從發展階段要求上找準自身的功能定位
任何一個城市都是某個經濟圈中的一員,要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就必須首先明確自己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經濟圈中,在這個圈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然后明確自身的資源稟賦如何?與周邊其他城市比較,自己的資源優勢是什么?最后才能確定自己應該發揮什么樣的功能?
經濟圈有兩種劃分方法:一是按經濟聯系分;二是按行政區劃分。如果按經濟聯系分,經濟圈可按照其聯系的范圍大小,分為幾個層次。在國際經濟的大框架下,幾個地域相鄰國家通過協定建立的經濟聯盟是最高層次的經濟圈,如歐盟、東盟;一個大國內部以某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地域相近、產業聯系比較密切的城市群組成的經濟圈,這是第二層次的經濟圈。如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在大城市群中,以某個副中心城市為中心,地域相鄰、人文相通、產業相關的若干中小城市組成的小城市圈,這是第三層次的經濟圈,如浙東經濟圈。
但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管理實際來看,行政管理與經濟管理的關系仍相當密切。按照行政區劃分的經濟圈具有更加現實的意義。在這一方式下,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就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經濟圈;在國家內部,一個省域作為一個行政區域,也可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圈,也可組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及配套服務體系;在省域內部,一個市域(指地級市)也可形成一個較小的經濟圈,也可在市域內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市域之下,一個縣域也可形成更小的經濟圈。縣級政府是我國行政管理的基層組織,縣域經濟是最基本的經濟圈,是形成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基本單位。縣以下的鄉鎮街道只能形成產業點或服務點,難以自成體系。
在省域及以下的經濟圈中,資源要素的影響逐漸加大,而經濟圈內自我服務能力則逐漸削減。因此,從理論上講省級以下的經濟圈應盡可能地對外開放,不應過度注重自己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完整性。但如果從城市競爭的角度講,服務體系越完整,相對說來城市競爭能力也就越強,因而凡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地市或縣都想努力完善自己的服務體系。那么,在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看,現在哪一級行政區域形成經濟圈比較有利?
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或者說在工業化啟動期,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關系較單純,產業的生產組織較簡單,配套服務要求比較低,在縣域一級形成經濟圈,并給予必要的簡單服務配套,基本上可以滿足生產發展需要。比如在上世紀80、90年代,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產業“輕、小、集、加”特征明顯,在縣域范圍內統籌發展較合適,有利于充分調動廣大縣級政府的積極性。在市域或省域統籌就會形成“吃大鍋飯”的狀態,不利于調動基層積極性;但是到了經濟發展的中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生產關系趨于復雜,產業分工協作細化,配套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縣域范圍內進行統籌難以滿足要求,即使勉為其難,也會使服務成本過高,得不償失。此時就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圍——市域進行統籌。因此,在工業化中期,市域統籌比較合適;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就有必要在省域或大都市經濟圈內進行統籌。這從資源要素利用效率來講是必要的,從國家發展大局角度來講也更有利。
就寧波目前發展階段而言,進行市域統籌比較合理。從發展階段看,寧波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了工業化中期,并已開始向工業化中后期轉化。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寧波應該選擇在市域范圍內形成自己的經濟圈,也即形成自己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要努力打破縣域經濟的行政分割,統籌全市域的要素資源,集中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并把其服務功能輻射到下轄縣(市、區),為縣(市、區)的產業發展服務。在較大的經濟圈范圍內統籌要素資源,組織產業分工協作,有助于資源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增強;從市域經濟發展的角度講,寧波應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功能服務體系,以保持市域經濟的順利運行。同時,作為長三角經濟圈南翼經濟中心和浙東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也不應一味強調自己的市域小圈圈,要主動納入到全省的經濟發展之中,納入到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中,在更大的經濟圈中,低成本享受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優質服務功能。在大經濟圈中,寧波要突出自己的優勢功能,尋求自己在大圈中的地位。今后一段時間,寧波首先要增強自己的特色性功能,然后才考慮為自己產業發展所必需,逐漸完善一些自己所缺少的功能。
三、要從服務大局角度不斷提升自身的特色功能
寧波是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城市,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華東地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現代物流中心。因此,寧波的城市功能不僅承擔著為本地產業發展服務,也承擔著為長三角南翼、為浙江省產業發展服務。進一步地說,也要為長三角、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產業發展服務。
總體上看,寧波目前的城市功能尚較薄弱。特別是中心城區規模相對較小,城市現代服務業發育不足,三產發展滯后。較為薄弱的服務功能尚不能對工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市域內一些工業企業所需的生產性服務尚需依靠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特別是在產品設計、技術咨詢、中介服務等方面,與上海、杭州還有不少差距。甚至于在生活服務功能方面,如醫藥衛生、教育、文化娛樂等,也與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稱。目前寧波的城市服務功能還很難形成對周邊城市的有效帶動,甚至于對下轄的縣(市、區)的產業帶動能力都比較弱。從寧波全大市的產業分布和經濟實力看,城區經濟仍落后于縣域經濟,尚未改變縣強市弱的狀況,中心城區的地位不突出。因此,從完善市經濟服務功能的角度上考慮,加快發展體現城市功能的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仍是當務之急。
從區域內部城市協作分工角度看,同屬浙江省和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的杭州與寧波應當有相對明確的分工,應錯位發展。寧波擁有優越的港口資源和逐步完善的陸上交通網絡優勢,有發展現代物流的極好優勢。作為資金流兩大實物支撐的物流和人流,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資源。借助人流,可以發展服務貿易,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發展提供服務;借助物流,可以發展貨物貿易,從而帶動內外商貿、金融保險、中介服務、倉儲物流等產業發展。而這些產業,特別是內外商貿的發展壯大,形成強大的城市服務功能,就能夠對下轄的縣(市、區)和周邊城市形成有力輻射和集聚,就能夠為全省、長三角、乃至全國發展服務,使寧波真正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從省域和長三角發展角度來考慮,寧波更應依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功能。按照《寧波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寧波市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所確定的城市定位,寧波是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華東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現代物流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前四項功能定位是經濟功能上的定位,也是相互關聯的,集中體現了寧波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在這四項定位中,處于先導地位的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優勢作為寧波的最大自然資源優勢,是發展臨港大工業的良好基礎條件。在近20年的發展中,寧波借助港口優勢已把臨港大工業發展起來了。目前已形成了以石化、鋼鐵、火電、造紙、修造船等為代表的臨港產業帶。通過臨港大工業的產業鏈延伸,又進一步帶動了其他制造業的發展,華東地區先進基地的地位也已基本確立;港口也是寧波內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強勁的港口口岸吞吐能力使寧波近30年來進出口貿易飛速發展,成為長三角區域的重要對外貿易基地;優越的港口條件也是寧波爭取國家政策,建立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港區的重要依仗;港口發展與陸上交通網絡體系建設,也使寧波成為全省的現代物流中心。
可見,港口發展是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寧波提升城市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港口發展必須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城市功能的增強相結合,使港口優勢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優勢。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分析,港口的最大功能是貿易,特別是對外貿易,然后通過貿易帶動工業的發展。因此,要有效發揮港口功能就要把港口與貿易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港口貿易;經過多年發展,寧波港已經成為世界級的一流大港。與舟山港一體化運作之后,港口的發展潛力進一步加大。同時,陸上集疏運交通網絡體系日趨完善。圍繞港口及交通網絡提升寧波的城市功能,增強服務能力,擴大城市影響,這將是寧波經濟今后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