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誠通集團信息化應用案例李大保:信息化不能搞休克療法
2008-8-26 0: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精彩觀點
●不要讓今天看來很好的IT技術,制約明天的發展。
●我對企業IT技術人員的要求是,需要有基本的維護能力和基本的開發能力,但并不需要掌握太多。技術人員能不能跟業務人員坐在一起,把問題談透、談通,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的安全性和工作的方便性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熏數據要很嚴密地管起來,但是對于不同的職能部門,又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共享。
李大保表示:隨著業務對信息化要求的深入,每一次集成過程都逐步地浮出水面,逐步地提上日程,讓他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說到企業信息化,有句家喻戶曉的話: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對此,滬東重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東重機)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大保的看法是,不以鬧革命的方式上ERP,企業就不會找死。推進信息化不能搞休克療法,而要逐步推進、步步為營。
量力而行 不上ERP
為什么會有“上ERP找死”,這樣的說法呢?李大保說:“有的企業認為,上一個全套的ERP系統,搞一次休克療法,企業的管理水平就會有一次質的提高。也許,對管理水平達到全球500強的企業來說,這種做法可能有效。但這種做法并不適合所有企業,也不是所有企業都受得了的。”
“任何一套ERP系統都有它產生的背景。”假如企業沒有多少信息化的基礎,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與ERP的要求還差之甚遠,員工素質和技能也不是短期培訓就可以用上ERP的,那么此時就盲目引進全套的ERP系統,難免會加劇企業內的不安定因素。假如信息化建設又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那更會引起反對。如果處置不當,輕則信息化項目失敗,重則導致企業正常經營難以繼續。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找死。如果企業信息化是從那些容易見到效果的地方入手,用系統管好能管好的地方,而不是求大求全,阻力就會小很多,就不會陷入上ERP找死的局面。
具體說來,滬東重機是怎么做的呢?李大保舉了電子報關的例子。滬東重機有大量的進出口業務。幾年前,滬東重機做了跟海關的電子口岸接口的電子報關系統,并沒有把它與物流、財務等系統整合到一塊。但這在當時已經解決了企業最緊迫的一大問題——電子報關。電子報關系統用上之后,對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滬東重機又開發了物流系統。可見,一個系統用好之后,相關的業務部門對整合的需求就上來了,它勢必要求信息化再往前發展。
此外,滬東重機物流系統上線時管住了賬、卡、物,但沒有和生產清單系統集成起來,與此相關的查詢、報表、決策系統也沒有同時上線。后來,物流的業務人員發現,如果把物流系統和生產清單系統集成在一起,更容易組織物流,因此就推動兩個系統的集成工作。至于決策系統,李大保說:“決策主要是基于賬、卡、物等數據,再做一些其他的報表分析。在以后需要的時候,滬東重機可以通過協同平臺,把數據展示、共享出來,實現為決策層服務。”
至今,滬東重機還沒有上線整套的ERP系統,就是因為企業里各方面條件都還不具備。李大保說:“我們企業一直在講,我們不上ERP,因為企業現在不具備做整套ERP的條件,企業也不具備上成套ERP應有的企業文化。但我們一直在發展管理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在不斷前進。”
越做越難有對策
凡事有利有弊。假如采取這種逐步推進的策略,企業在建設某個業務系統時,項目負責人通常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讓系統成功上線、如何滿足當時的業務需要,而不會花很多精力去考慮今后的事情,比如與其他系統的整合、系統的可拓展性。然而,隨著企業的進步和發展,數據資源的不斷積累膨脹,原先的系統可能就越來越無法滿足業務不斷增長的需要,企業就需要對原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或者與其他系統做整合。這時,當年系統建設時沒有考慮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就會給信息化進一步發展造成障礙。
如何突破這種越做越難的局面呢?李大保認為,首先要用好平臺軟件。如果企業信息化體系建立在統一的技術應用架構之上,那么先后建設的設計、制造與管理等業務系統就更易于實現互連互通。
2006年底,滬東重機引進了起步科技的X3平臺。2007年3月,李大保帶領人馬開始在這個平臺上開發了HR系統,4月上線。2007年5月,滬東重機啟動OA系統,7月在總經辦開始使用,12月推廣到全公司。
李大保說:“引進X3平臺之后,我們不斷地把一些我們平常認為可能很不起眼,但是它確實在企業里面占用了技術管理人員大量工作時間的一些工作搬到平臺上。”2008年,滬東重機共規劃了30多個小的應用。這些應用將全部在X3平臺上進行開發部署,并且采用開發一個上線一個的方式推進系統建設。現在,滬東重機的活動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產品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等模塊都已經全面應用起來了。
要破解越來越難做,除了要用好平臺軟件外,還需要用規劃來梳理各類信息化模塊。李大保認為,企業如果有整體的信息化建設的長期規劃,有立足企業全局運營的戰略性思考,那么當業務部門提出一個關于信息化的需求時,信息化的負責人就可以思考這個需求在整體規劃中處于什么位置,考慮該模塊和哪些有關聯。這樣,初期建設的信息系統就不僅能夠解決一時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問題,而且不會為日后的信息化建設造成麻煩。滬東重機制定了“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數字化造機項目,從業務上提出了信息化總體的規劃。按照這個規劃,滬東重機對先后建設的各類系統和模塊進行梳理。
企業的業務在不斷地發展,信息化也在不斷地前進,兩者都有序逐步推進,就不至于產生“如果失敗就死亡”的局面,這樣信息化可以比較健康地向前發展。李大保說:“隨著業務對信息化要求的深入,每一次集成過程都逐步地浮出水面,逐步地提上日程,讓我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