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冷鏈物流的發展與食品質量安全
2008-8-26 0: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農產品(簡稱生鮮易腐農產品)需要通過低溫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鮮程度、色澤、風味及營養,冷鏈物流應運而生。冷鏈物流(ColdChain)是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等在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也稱為低溫物流(LowTemperatureLogistics)。
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有些國家的生鮮易腐農產品冷鏈流通量(以價值論)已經占到銷售總量的50%,并且仍在繼續增長。
在我國,冷鏈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僅側重于數量保證,對品質的要求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盡管我國冷鏈物流并不發達,但由于城市的迅速發展導致農產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鏈物流在保障生鮮易腐農產品供應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冷鏈物流應如何快速健康發展,已成為一個緊迫的課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通過調查研究,筆者把發達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加以總結,希望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快速發展和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發展冷鏈物流的核心: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一整套體系
冷鏈物流由多個環節組成,從食品原料的種植和采購、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費的全過程,是一項復雜的低溫系統工程,確保各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是冷鏈物流的核心。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冷鏈物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儲存、標簽、品質等級、容器和包裝、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最大獸藥殘留物允許含量和最大殺蟲劑殘留物允許含量等有關標準和規定,對農產品進出口也有嚴格的檢驗和認證制度,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檢驗性。如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作為聯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根據國際通行的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計劃(FSEP)。該規劃不但在肉類和家禽加工廠普遍實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雞蛋、蔬菜水果加工業內也廣泛應用。該規劃實施以來,已經有664個加拿大聯邦政府注冊的食品企業(共2003個)提出了認證申請,其中已有327個得到了HACCP認證。此外,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還向一個由加拿大農業聯合會管理的規劃“加拿大農場生產食品安全規劃”(COFFSP)提供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支持。該規劃覆蓋了從田間(畜舍)到屠宰加工企業門戶的食品安全問題。它通過聯邦政府和產業界的合作,鼓勵國內初級產品協會開發發展戰略和必要的工具,以便使生產者在農場的食品生產環節實施與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對食品安全督促計劃(FSEP)和加拿大農場生產食品安全規劃(COFFSP)的參與體現了其持續改進食品安全的承諾,即從初級產品生產到最終產品零售的多部門、跨行業的食品安全協作,最終實現從農場到餐桌包括冷連物流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
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環節:依靠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各國的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在促進各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運輸業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對運輸業的管制,極大地促進了各種運輸方式和企業間的競爭和發展。1990年后,政府進一步放開市場,對各種運輸方式進行私有化和民營化改造,通過下放港口和內河運輸的經營權、國家鐵路公司民營化等措施,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建立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競爭機制,促進了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公路、鐵路、海運及空運的多式聯運,產地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與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多方參與、并存共贏的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區效益最好的鐵路運輸企業國家鐵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產地加工企業MelvinFarms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產地+工企業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OntarioFoodTerminalBoard與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批發市場+配送中心模式),還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ThomsonGroup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支撐,加大政府投入,創造良好的營運環境。
各國政府紛紛加大資金投入,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拿大聯邦政府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方式:一是通過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