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出口放緩 外貿鞋革業調整贏取利潤空間
2008-8-24 13: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福建晉江某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友義說,近兩年來,企業各種成本累計增幅已達20%左右。“兩年前,一雙鞋出口均價為6美元,但現在報價必須在7.2美元以上企業才能保本。” 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減弱、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增速明顯放緩,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的困境。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前7個月的數字來看,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2.6%,增速仍比較樂觀,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減緩了6個百分點。
“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走出困境,需要通過加快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提高自身競爭力,也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說。
外貿出口增幅減緩和一些出口企業利潤下滑的勢頭,引起中央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近期,國家提高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商業銀行下半年將獲準新增信貸額度;各地也紛紛出臺金融“輸血”、收費“減負”等系列措施,目的都是要幫助有競爭力的出口企業渡過難關。
面對國內外環境趨緊的“倒逼”,許多出口企業也紛紛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加大科研投入、調整結構、走自主創新道路等措施緩解困難。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在對“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進行限制的同時,積極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重點支持航空航天、船舶、鐵路機車、汽車及零部件、機床、工程機械、通信設備、消費電子產品、新材料、醫藥等重點產品出口;鼓勵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研究提出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退稅調整方案。
今年以來,蘇州以推進加工貿易升級,拓展外資利用和加大“走出去”步伐為突破口,提升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層次和能力,將以加工業為主的制造業向研發設計和銷售兩端的“微笑曲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