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莆田市加快發展港口經濟

2008-8-20 15: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船行莆田港海上。遠遠就可以望見一臺臺大型橘紅色吊裝設備舒展鐵臂,吊裝南來北往的石油、化工、煤炭、鐵礦石、木材等集裝箱,碼頭上的貨物綿延幾公里;浩瀚海面上,一艘艘貨輪鳴笛入港,大海中往來穿梭的船舶沿著莆田海岸的航線,掀起長長的波浪軌跡。 
  這并非毫無根據的幻想,而是可期可待的未來。近日,記者就莆田加快發展港口經濟這一熱點話題走訪“三灣”后,由衷地發出了上述的感慨。 
  莆田港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區位優勢明顯,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港灣,大陸海岸線總長271.6公里,島嶼岸線總長262.86公里。根據莆田市港口規劃,2010年,莆田港貨物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萬噸,全國5000萬噸級以上大港“俱樂部”將迎來莆田這個新成員;2030年,莆田港貨物吞吐量預計達3億噸。 
  8月15日,記者隨船從三江口客運碼頭出發,航行6個多小時,探訪興化灣、平海灣和湄洲灣的港口岸線資源的規劃及開發建設情況。白浪滔天,海天相接,帆影點點,令人暢胸開懷。40歲左右的中國海監8049船船長李建生對記者說,“莆田港海岸線長達500多公里,如果船只沿灣內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三灣全程慢行,一天時間都不夠。”耳聞目睹,記者深切地感受到,這條海岸線的閃閃金光。 
  坐在船上,你也許更能感覺莆田海灣的“深度”和它那優越的地理條件:湄洲灣南北兩岸雙臂環抱,灣口有湄洲島,灣內有大竹島、大生島、羅嶼、橫嶼等諸島,構成三道天然屏障,常年風平浪靜,航道深寬順直,真是天然避風良港。 
  “三灣”資源是莆田未來發展的最大資源優勢,也是莆田市經濟騰飛的希望所在,開發好“三灣”資源是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市多港區、多環節、多部門通力協作,已經在63.4公里長的海岸線上高效聚集港口經濟能量。 
  當前,湄洲灣的秀嶼、東吳港兩大港區,輔之以5個作業區和2個作業點,已經構成湄洲灣港口總體規劃的“主力”陣容。沿海大通道,則把我市兩大港區串聯在一起,相得益彰。 
  湄洲灣秀嶼港區充分發揮深水優勢,為我市及周邊區域的內外貿運輸服務,以石化、木材、糧油運輸為主;莆田作業區利用灣底深槽及后方鹽田,規劃為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港口作業區,建設各類公用泊位,并以此為依托發展臨港加工制造及相關鏈接產業,開發鹽田形成的規模化陸域,作為港口直接生產用地和后方生產、倉儲、物流、交易等配套區域。石門澳作業區后方陸域縱深1.5公里,形成港區陸域面積28平方公里,規劃為港口直接生產用地和發展能源、精細化工等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的臨港工業用地,同時為原材料進口、工業加工、相關制造業所需的散雜貨運輸、產成品的適箱運輸、支持保障功能的現代大型臨港工業港區。東吳港區以石化、造船、能源、物流等帶動港口開發。 
  陳江海是莆頭作業區橋吊司機,跨出城廂區職業技術學校大門幾年時間,隨著公司業務輾轉秀嶼、東吳等地作業,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橋吊司機,裝卸效率經常位居前列。他說,諸多的貨物往來,日漸增長的吞吐量,讓像他這樣的年輕橋吊司機們有了更多的“鍛煉”。 
  的確,這幾年,莆田港口吞吐量增長迅猛,2007年,已達到1620萬噸,已與世界上2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個港口通航。 
  如果說秀嶼港、東吳港是湄洲灣畔的兩顆最亮的寶石,那么還有更多珍珠鑲嵌在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漫長的海岸線上,它們交相輝映,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海岸線最西端的楓亭港區已經開始顯現旺盛的人氣。 
  楓亭港處于秀嶼港與肖厝港之間,地理優勢明顯,隨著湄洲灣與泉州灣港口資源的整合及鐵路站點、濱海大道的建成,楓亭港區的作用將越來越凸現。目前,已建成的民資回歸項目海安陸島交通碼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越來越好。 
  在這里,記者看到一艘艘來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貨船正等待裝卸貨物。據介紹,該碼頭實際年貨物吞吐量已達16多萬噸,主要運輸砂、水泥、石料、鋼筋、糧食等,正計劃擴建碼頭和航道,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東吳港、三江口港、羅嶼25萬噸級碼頭、秀嶼3.5萬噸級碼頭、莆頭5萬噸級碼頭、中原港務化工專用碼頭、8000噸級煤炭過駁碼頭、小日島碼頭、樂嶼碼頭、坑口碼頭、潘宅碼頭……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上,一個個已建的和在建的港口、碼頭,無論大小,都為港城崛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市港務局局長謝國良說,當今,90%的貨源通過海運流通,港口作為海運的起點和終點,只有同時對貨物提供運輸、倉儲、加工等系列物流服務時,才能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打造大港,光做海上文章還不夠,我市已經搭好港口經濟“大戲”,做好交通、產業、物流服務的“后臺”基礎。 
  幾年前我市就開始謀劃海陸聯動,將城市交通與港口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挺進內地爭取貨源。隨著像向莆鐵路、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等更多運輸干道的興建,“兩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和“五條通港”大道公路的布局,莆田有希望將挺進中西部,將腹地縱深擴大至湖南、湖北及大京九沿線的廣大內陸區域。 
  謝國良告訴記者,當臨港經濟跨出與港口發展一致的步調時,我市未來幾年的主導產業,正在“以港興業”布兵莆田港岸線:國航修造船基地項目、聯發修造船項目、湄洲灣火電廠建設二期、金鷹集團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國電莆田煤炭儲運基地等投資數十億、超百億元的“大進大出”大項目,也在莆田港區生根、發芽。 
  港口是莆田的優勢和希望所在,建設湄洲灣港口城市是我市多年的夢想。今年7月至8月,市領導兩次冒著酷暑從三江口碼頭乘船專題調研莆田的海岸線,再次擂響了整合“三灣”資源、推動港口建設的新鼓點。 
  決策者的決心給莆田人帶來了信心。可以預見,隨著臨港工業的壯大,疏港大道的暢通,港口碼頭的完善,2010年港口吞吐量實現5000萬噸的目標絕不是夢,“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物流、大腹地”的港口開發建設新格局必將形成,一個蔚藍色的莆田正在崛起。(吳宇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