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國內外雙重因素影響 中國經濟變局即將開始?

2008-8-2 13: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受國內外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將沿著一個下行的曲線行進。去年12月GDP達到最高峰,而后開始逐步下行,這個下行空間可能要持續到2009年第四季度,而后又會重新反彈,2010年后會再次出現繁榮。 
雖然經濟在增長,但是通脹也將是長期高位運行,未來3年,通脹率會保持在10%左右,若遇到國際經濟波動可能會更高。長期來看,通脹率會保持在6%左右。2003~2006年“高增長、低通脹”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了。因為這輪通脹是由國內和國際兩種因素造成的。 
從國內來看,未來我們可能還要增加2億人口,土地供給卻在不斷減少,用于農業的可耕地面積更少,糧食供給的缺口會越來越大。未來20年,中國糧食缺口可能達到2億噸,所以糧價上漲是必然的,也必然會帶動CPI上漲。 
從國際來看,亞非拉美國家都進入工業化加速的過程,東歐一批轉軌國家的人均收入會得到很大提高,對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耗也將大大增加,能源產品價格以后也會大幅上漲。另外,發達國家經濟虛擬化,把很多資金投入到大宗產品交易中,不斷拉高價格。所以,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會非常嚴峻。 
從產業方面來看,重工業將繼續加速發展。在本輪經濟增長中,已從輕工業主導型轉變為重工業主導型。前半段經歷了農業和原材料瓶頸的拓展,后半段需要經歷重加工業為主導階段,這也是產業升級的階段,該階段需要附加很多高薪技術和勞動。 
經濟增長不是體現在生產出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體現為在這些原材料上附加多少技術和勞動,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更多地表現為附加價值的增長。當然,輕工業和服務業也會在重工業的帶動下繼續發展。 
劉尚希:居民消費力會較低
財政部財政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肯定有一點下滑,但肯定不會一直走下坡路,GDP應該維持在10%左右。即使經濟增長出現一定的下滑也無需緊張,只要GDP保持在8%以上,都是正常的。這個下行空間可能會持續一兩年,之后經濟增長會出現一定的反彈。 
未來幾年,CPI可能不會那么高,但PPI不一定。因為PPI不一定會傳導到CPI中,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現在這輪原材料價格和工業制成品價格上漲,但生活資料的價格不僅沒上漲,有的反而下跌。能源原材料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若要傳導到CPI,還有一個調節因素——供求關系。 
這些生產資料變成消費資料后,較緊缺的商品市場上供不應求,這個傳導就可以形成;但若市場上同類產品供大于求,這種傳導就難以形成。這種情況下,成本上漲的因素只能依靠企業自身來消化,這就要求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加強管理。基于這種情況,未來幾年的通脹率可能處于6%~7%。 
若從行業角度看,未來10年發展較好的行業一是資源性產業,因為需求大,但該行業的價格需要理順;二是高技術產業,將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未來發展難度較大的行業一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他們要面臨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二是“兩高一資”的產業,加上國家的限制政策,未來的發展也比較難,企業需要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才能適應變化。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是失業率可能上升,但程度大小不能確定。 
從消費市場來看,未來幾年中國消費市場不太樂觀,消費力可能比較低。因為有兩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收入分配,二是政府在公共領域的投入。收入分配如果沒有改善,居民消費能力的擴大是很難的。 
另外在公共消費方面,包括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如果沒有得到改進,居民在這些方面的支出太重,也影響實際的購買力。這兩方面改進都不是件容易事,因為這與國家的財政能力有關,如果財政收入下降就完全不能改進。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非常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未來幾年的居民消費力會較低。
李三喜:需進行產業升級
中天恒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李三喜表示,從宏觀層面來說,中國本來就存在經濟增長過熱的問題。若未來經濟增長速度能回落,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可能給企業一個結構調整的契機,有利于產業升級和企業長期發展。 
從企業層面來說,企業將來存在的最大風險并非國家從緊貨幣政策帶來的資金緊張,而是投資失控。這是很難控制的問題,且該問題將長期存在。 
現在一直在搞宏觀調控,但下面企業盲目投資問題非常嚴重,因此在政策上需要繼續從緊,這樣可以壓縮一些盲目投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未來10年是大部分行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階段,從緊政策會出現更多的企業裁員、縮小規模和破產等。因為這些企業的問題若長期得不到釋放,將來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另外,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以,企業若要適應今后的經濟環境,需要在未來幾年中快速練好“內功”: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變粗放型的管理為機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這樣才能存活。 
何健:要提高科技含量
民營企業投資商會常務副會長何健表示,未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國家調控政策有很大關系,國家、政府若能給與有力的扶持會發展得較好。 
未來10年對某些行業來說是個發展的契機,特別是服務業,如金融、保險、證券、股權、產權、企業整合、資源、能源、環保、新材料,都有比較大的空間。而加工業和一些中小型企業將會面臨較大調整。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倒閉,主要是因為做最低端的東西。要做就要做整個生產鏈,包括倉儲、物流、銷售、批發零售、終端。但中小企業做整個生產鏈是缺乏一些能力的,如資源整合、股權交易等。有國家嘗試推動把品牌做出來,現在我們中國在國外還沒有什么品牌,要做品牌單靠一個企業來推動比較難。 
未來幾年的經濟要靠國家政策和力量來推動,靠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把事情一點點做起來。科技要做好,成本要減少,不是指在人員、原材料成本上下功夫,這是我們希望未來能達到的目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