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在改革中實現蛻變

2008-8-19 13:1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7月5日6點,記者在泰鋼煉鋼廠采訪,下班了,連鑄車間維修班的王會勇正在喜滋滋地清算一天的收入。他告訴記者:“市場化運作實行后,車間把全部維修工作量化成工時,干什么工作拿多少錢,當天的收入當天知道。”過去的下線設備壘成了山,現在臟活累活搶著干,這是市場化運作給泰鋼基層管理帶來的變化。看著小伙子們臉上的笑容,記者感慨改革給大家帶來的好處。
    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發展的進程,泰鋼走過了改革創新的24年。24年來,泰鋼適應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不斷探索企業發展的道路,勇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改革中尋找出路,在改革中強根固基,在改革中頑強崛起。24年,一個在計劃經濟時代降生的小煉鐵廠實現了一次次蛻變,逐步成長為在國內優特鋼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大型鋼鐵企業。
    1984年,泰鋼在下馬后的泰安地區“小鋼聯”恢復生產,一無資金,二無設備,三無人才。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沒有政策的傾斜,沒有市場的偏愛,只能是尋找自己的發展出路。那一年,泰鋼人率先打破了干部、工人、農民合同工的界限,采用閉卷考試的方法,在泰安地區第一次破例招收了620名農民合同工,讓某些頭腦僵化的人感到焦慮和震驚;當時的王守東領會中央精神,鐵定決心要“破三鐵”。1992年,泰鋼作為省市第一批轉換機制試點單位在對 “三項費用”進行改革的基礎上,率先實行了全員勞動合同制,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革除了崗位之間分配不合理的現象,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愛崗敬業的自覺意識。
    2000年底,為適應集團化經營的需要,泰鋼由原來的“泰山鋼鐵總公司”改制為“泰山鋼鐵有限公司”,明晰了產權關系,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2004年9月,董事長王守東把戰略決策的著力點放在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上來,以組織機構改革為突破口,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2006年5月,泰鋼在全公司推行了內部市場化運作模式,“大集團模式、小核算體系”,建立起三級市場主體,使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職工的危機意識、競爭意識明顯增強。2007年以來,為提高企業管理效能,適應集團化發展的形勢需要,邀請《A管理模式》的創始人劉光起先生到泰鋼授課,經過逐級培訓和反復督促落實,確立了高效、精煉的管理原則,對公司的組織機構進行重新規劃和設定,提高企業運行效率,根本解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和瓶頸。
    2006年以來,泰鋼以“轉變觀念、獨立核算、分灶吃飯、自負盈虧”為原則,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劃小核算單位,管理重心下移。經過兩年多的運作,成功構建了價格、核算、考核三大體系,市場化運作徹底轉變了經營機制,將企業內部各單位、環節之間的關系由行政隸屬關系、工序協作關系變為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往來關系。管理機制的改變促進了廣大干部職工思想觀念的轉變,逐步樹立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成本意識和風險意識,各單位運行效果良好,產量質量顯著提高,生產成本明顯下降。改革使泰鋼實現膨脹式發展:泰鋼已經由一個產值不足400萬元的小煉鐵廠,發展成一個集鋼鐵、能源、機械、商貿、高科技五大支柱產業的大型鋼鐵集團,2007年實現產值102億元,銷售收入112億元,昂首進入中國制造業100強;2008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產值70億元。
    “手中無新牌,必輸無疑。”王守東認為:一個思想的轉變都是飛躍,一個人一個企業,要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就必須敢于否定自我,敢于自我革命。
    在改革中把握機遇,在改革中強壯筋骨,在改革中創造奇跡。24年的改革歷程,形成了單純高效的管理體制,寫就了泰鋼不斷發展的神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