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北部灣開發須防濫占岸線
2008-8-18 14: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網廣西頻道8月18日電(記者梁思奇 夏琛琛)隨著一批重大項目在北部灣陸續上馬,對北部灣岸線資源的需求日益突出。專家提出,應警惕新一輪“業主碼頭熱”對岸線資源的浪費。
“業主碼頭”是多年來沿海港口開發中出現的一種模式。一些沿海城市因為財力有限,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按“誰投資誰擁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興建泊位和碼頭。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部灣的欽州市采取這一方式,建設了數量眾多的業主碼頭。隨著這些碼頭陸續建成,以之為配套的煤炭儲運、冶金、化工、酒精、糧油加工等項目紛紛在港口落戶,一種名為“前港后廠”的產業模式應運而生。
業主碼頭及“前港后廠”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在業內卻頗受詬病。記者在欽州港了解到,由于實力參差不齊,業主“看菜吃飯”建碼頭,有的可以建7萬噸,只建了5萬噸甚至更低;有的應疏浚航道,為了省錢沒有疏浚,岸線資源使用效益不高。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總經理助理謝毅說,這種“深水岸線建小泊位”現象對寶貴的岸線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在國務院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后,北部灣成為國內外企業投資的熱點,不少大項目紛紛在當地“搶灘登陸”。記者日前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落戶北部灣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的火電、煉油、造紙、糧油加工等企業普遍占據岸線自建碼頭;正在洽談的鋼鐵、船舶修造等項目的規劃中也無一不赫然標明“自建碼頭”。
記者在防城港一家燃煤發電廠看到,由于時下正值豐水期,這家電廠不需滿負荷發電,用于運輸煤炭的碼頭顯得空空蕩蕩,與一片繁忙的防城港堆滿礦砂、硫磺和集裝箱的公用碼頭形成鮮明對比。這家電廠碼頭吞吐量為2000萬噸/年,自用煤每年僅300多萬噸,大部分時間碼頭處于不飽和狀態。
謝毅說,本來能為全社會發揮更大效益的岸線,變成只為個別企業服務,這種做法成為目前進入北部灣的大企業的一種趨勢,“如果說10多年前招商引資建業主碼頭是饑不擇食,那么現在大企業則是倚仗實力獅子大開口,有的一要幾公里,占的岸線遠超過自身需要,由于是重大項目,地方政府不會說不,也無人敢說不。”他認為北部灣盡管有1595公里海岸線,但適合建設碼頭的岸線并不多,如果不引起重視,10年內就會遇到港口深水岸線不足的問題,影響可持續發展。
一些受訪人士認為,要避免這種現象,應把握節約資源的原則,對利用岸線的要求不能一味遷就,嚴格按其規模出讓岸線。同時從區域經濟要求出發,大力發展公用碼頭,通過公用碼頭的專業化為各個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既符合產業分工原則,也是確保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最佳選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