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2008-8-18 11:5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通訊員 張勤
筆者從廣州海關獲悉,在珠三角加工貿易陷入困境時,廣州海關下轄的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通過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確保南海區加工貿易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達23.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56.4%。
助力產品創新
據南海辦事處負責人介紹,南海區是中小企業聚集地,因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增加,許多中小企業的外貿業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海關緊貼地方政府發展思路,把支持“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中小企業出謀劃策,降低成本,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鋁型材是南海的傳統優勢行業,但受出口政策調整的影響,許多技術落后的企業面臨淘汰,上半年南海鋁型材出口2.43億美元,下降近三成,許多企業加快了對新產品的研發。
堅美鋁材的報關員告訴筆者,由于對商品歸類知識不熟悉,企業新研發的一款鋁材歸入了不能退稅的商品編碼,海關主動為企業輔導海關歸類知識,對新產品重新進行商品歸類,讓企業在產品創新上明確了標準,把握了技術改造的關鍵。目前,新產品享受13%出口退稅率,全年能節省成本約260萬元,技術創新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實行“一企一策”
近三個月來,南海辦事處走訪了多個行業,結合海關政策特點實施“一企一策”或“一行一策”式的扶持,引導企業吃準吃透政策要點,量身定做個性化的幫扶措施,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南海承安銅業的產品列入了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需繳納約4000萬人民幣的保證金,企業面臨沉重的壓力。海關指導企業通過銀行,向海關擔保,盤活了2000萬資金。目前南海辦事處共解決了4家企業的同類問題,為企業盤活資金近5000萬元。
南海藝管不銹鋼型材因產品被列入禁止類目錄,面臨停產的困境,海關和企業共同研究如何進行工藝改造,提高產品價值,成功使新產品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幫企業避免了1000萬元的損失,企業起死回生。
解決轉關難題
出口轉關貨物結關難、資金周轉慢是許多出口企業頭疼的問題,現行政策規定,出口轉關貨物結關結匯需憑口岸海關反饋回執才能辦理,但一般耗時3~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不僅資金回籠速度慢,而且因美元貶值遭受巨額經濟損失。
南海辦事處轉變監管方式,對誠信高、資質好的企業,加大幫扶力度,主動聯系口岸海關,加快核實離境情況和辦理結關手續。海關為中美玩具、堅美鋁材等企業縮短了2000萬元的資金回籠時間,企業因此而避免的損失近500萬元。據企業估算,全年可縮短近億元資金的回籠時間,避免超過2000萬元以上的外貿損失。南海一紡織企業的經理說,“在當前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海關此舉就是給企業雪中送炭。”
在推動“雙轉移”的過程中,南海辦事處在減免稅審批、監管設備轉移方面加大政策扶持,今年上半年為企業進口設備減免的稅款達1.8億元。廣亞鋁材負責人說:“公司對一項海關監管業務理解有偏差,將價值30萬美元的免稅進口設備轉移到新廠中使用時,海關悉心指導、補充材料、完善手續,幫助公司避免多繳稅款20萬元。”目前,海關已幫助109家“雙轉移”企業解決了價值達1.17億元減免稅設備的轉移使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