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帶給我國汽車業的影響與啟示
2008-8-15 12: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梟冬
七年籌備路,一朝終夢圓。
2008年8月8日,中國人民終于圓了自己的百年奧運夢。
作為一屆世界聚焦的體育盛會,北京奧運凝聚了太多人的期待與夢想。這次,中國給了世界一個驚喜,而奧運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在北京奧運即將開幕之時,我們發現,五環旗下,深受影響的不只是國人的理念與態度,不只是國家與民族自信、自強的表達,更有著社會方方面面的改變。對于中國汽車業來說,與汽車休戚相關的文化、營銷、消費,或者交通、運輸、環保等,都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奧運的影響。
以 “科技奧運”和 “綠色奧運”來說,我國剛剛壯大起來的汽車市場,近些年一直受困于汽車技術的 “借鑒”與 “學習”。要想提高中國汽車的科技水平,就必須要在 “科技”上大做文章。同時,隨著世界能源的緊缺,人們都在努力開發新能源以備戰未來可能出現的能源荒。而汽車作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必然朝著新能源方向摸索前進。
奧運的東風,為中國汽車業帶來了一輪綠色和科技的沖擊,國內很多車企都借機掀起一股 “環保風尚”,新能源車的研發、生產,都在奧運時節開花結果。截止到7月初,國內已有多個廠家的500輛奧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交付使用,其中包括了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轎車,以及燃料電池客車和純電動場地車等。
可以說,發展新能源車被認為是我國汽車業迎頭趕上全球汽車巨頭的一個良機。而奧運,無疑加速了這個進度,也給了國內汽車企業更多的信心。
另一方面,北京承諾,奧運期間要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們提供一個潔凈的大氣環境及順暢的交通環境,這就不只是新能源車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在此,我們看到了政府執政能力及方式的改變。
首先,在這幾年間,我國順利實現國I到國Ⅲ排放標準的提升。這樣的提升,對一個汽車產業剛剛起步而又處在經濟發展的國家而言,實屬不易。這既需要政府的決心,又需要企業的配合。我們欣喜地看到,不管是制定還是實施國Ⅲ,甚至是國Ⅳ排放標準,各級政府都下了很大的決心,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既保證環保指標的實現,又盡量減少企業的損失。也正因此,不斷提高的排放標準得到企業的積極響應,同時,使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另外,奧運前夕,一系列臨時交通管理措施,也讓政府在交通管理中體現的 “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這,也是 “人文奧運”的具體體現。
在制定7月20日~9月20日期間的限行措施期間,從最初統一要求單雙號分開行車,到一人名下兩輛車可變更車牌,再到一人名下三輛車同樣可變更車牌號碼,我們看到的不是政府一步步的退讓與妥協,相反,這是“以人為本”精神的彰顯與體現。通過奧運,我們普通百姓切實地感受到了一項措施出臺到施行的“人文”改變。
除了“環保”和“人文”,奧運對汽車的影響還表現在營銷和文化上。奧運期間,很多車企都借助奧運打出了“營銷”牌,這其中有為奧運提供車輛的,也有提供技術支持的零部件廠商。除了新技術,也著實讓中國的民族汽車品牌在世界舞臺上“秀”了一把。
奧運對我國汽車業的成長有著太多的影響和啟示,這包括對重大事件的應對能力,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還包括消費者汽車消費心理的變化等。凡此種種,都是奧運帶給中國汽車業的一份“禮物”,也該是經歷了奧運洗禮之后,中國汽車業能夠更上一層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