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對西部項目成果進行后評估
2008-8-15 12: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成果評估會,對該項目成套技術成果進行后評估。來自部公路司、中國公路學會等單位的7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成果“符合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政策的要求,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小,具備良好的推廣基礎”。
據部科教司項目處處長鄭代珍介紹,“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是第一個進行專家評估的西部項目。它被列為首個成果后評估試點項目,原因在于該項目技術相對成熟、符合建設兩型社會發展需要,技術具有潛在市場推廣價值。
技術創新:三項專利兩個指南
病害較輕的水泥路面如何維修改造?哪種方法適合維修改造破損嚴重的道路?如何處置反射裂縫?該項目對舊水泥路面維修改造中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歸納出了改造處理方法。
據了解,項目形成的技術成果包括“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檢測”等5項技術。項目研制的多錘式水泥路面破碎機、門板式水泥路面破碎機及DQ-01多功能路基路面強度測試儀已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已形成的技術指南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施工工藝指南》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結構設計指南》。
效益顯著:節約成本延長壽命減少污染
該項目負責人、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昌鑄在評估會上給大家算了一筆賬。舊水泥路面傳統的方法是將水泥板丟棄,或工廠化破碎后再利用,重新鋪筑基層和面層的費用在每平方米170元到180元之間。通過采用就地破碎再生利用技術,原水泥板的利用率達到95%以上,可節約工程成本15.2%至27.6%。
在水泥混凝土面板上直接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難以抑制裂縫反射,反射裂縫會加快路面的破壞速度,一般加鋪瀝青混凝土路面后2至3年就會出現新的病害。而采用破碎工藝對水泥板進行就地破碎再生利用后,消除了反射裂縫的影響,破碎后的水泥板形成較密實的嵌擠結構,作為穩定的基層使用,其改造后的路面使用壽命可延長8至12年。湖北省交通廳公路管理局總工張建榮告訴記者,105國道湖北黃梅段原來路面破損得很厲害,自從2005年采用門板式水泥路面破碎技術后,按照該項技術所列項目嚴格施工,目前路面基本沒有出現反射裂縫。
水泥路面的再生利用可最大程度利用資源,降低棄方污染,也可節約大量的筑路材料。該工藝機械化程度高,具有施工效率高、對交通干擾小的特點。
市場廣闊:31萬公里剛性路面亟待改造
來自該項目的完成單位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現有31萬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亟待改造。
李昌鑄介紹說,該項目為2004年度西部項目,2007年通過鑒定驗收。課題成果已在10個省區的36個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他透露,今后,項目將在全國更多的省區進行推廣應用。力爭每年的推廣里程達到150公里,每年的推廣面積達到13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