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鋼企競爭大環節
2008-8-14 16: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韓冀倩 實習記者 趙振東 綜合報道
鋼鐵工業若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曾說: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改變著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生存和競爭環境。在中國加入WTO之后,鋼鐵企業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對國際市場的全方位競爭。而信息化,是其中決定成敗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
當前,中國鋼企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的命題就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及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管理方式,來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的優化和升級。
信息化是個大戰略
推進鋼鐵企業信息化,是鋼鐵行業自身提高競爭力、適應新經濟、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需要,是鋼鐵企業適應國際環境、融入全球經濟的戰略選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新浪潮正在給中國鋼鐵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深刻變革。
作為國內鋼鐵企業龍頭的寶鋼,在數年前已經建成了綜合營銷系統,成為國內鋼鐵企業第一個ERP系統,現在,武鋼正在打造又一個ERP。
據記者了解,現在全國有35家鋼鐵企業實施或正在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占大中型鋼鐵企業的60%。其中,14家已獲得高額貸款,僅國家重點技改項目支持的就超過27億元。
也可以說,信息化工程不再是年產700萬噸以上的鋼鐵四大家族的活動,也不再囿于300萬噸以上的鋼鐵十二金釵俱樂部。同時,我們發現,信息化的實施已經成為企業的主動要求,它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而為多種所有制的企業所重視,成為有活力的鋼鐵企業的一個象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漆永新向記者表示,寶鋼在8年的時間里共有18個信息化項目投資共7.2億元,直接獲利15.8億元。其中,提高供應鏈效率獲利6879萬元,降低在制品庫存獲利7899萬元,減少非計劃品獲利12457萬元,提高產品成材率、降本增效獲利26953萬元,應對反傾銷減損27360萬元,提高管理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獲利76634萬元。
信息化保障可持續發展
信息化為中國鋼鐵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機遇。特別是在資源開發和利用中,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優化設計、制造和管理,通過對各種生產和消費過程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實時監控,大大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對于中國鋼鐵企業來說,信息化是企業合理利用資源、降低資源消耗的重要途徑。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生產煉鐵、煉鋼、軋鋼等過程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和最優工藝控制,也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例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通過廣泛采用信息技術和其他先進技術,使噸鋼能耗由1990年的1017公斤標準煤降低到2002年的715公斤標準煤,每年減少能源消耗6000多萬噸標準煤,對環境污染也相應降低。
應用信息技術還可在鋼鐵企業生產管理諸多方面發揮促進作用。例如,信息化能夠為企業實現全面的、實時的、動態的監測和管理各種資源提供現代化手段,這些資源包括保證企業生產安全運營的水、電、煤、氣、油以及原材料,能源信息管理系統、環保污染監控系統已經在鋼鐵企業得到應用。
數據庫技術可以對這些資源消耗量進行分析預測并作出預報預警,網絡和通信技術可以將位于遠程數據采集點的資源消耗的數據實時采集到信息系統中,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產銷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的運行,保證產品質量,減少廢次品,以銷定產,以產定料,壓縮庫存,合理資源調配,避免能源和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率。
設備管理系統能夠對設備的檢點維修狀況進行動態管理,防止設備未及時檢修造成資源的跑冒滴漏現象發生;智能化儀表將各種資源使用情況準確記錄下來等等,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鋼鐵企業的各個環節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鋼鐵企業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在資源、環境領域的應用,推進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在資源、能源缺乏的情況下推動鋼鐵工業化進程的良好途徑。
信息化給鋼企帶來利潤
當鋼鐵行業步入現在這個發展階段,嚴峻的挑戰時刻伴隨著企業:客戶對鋼材的品種、規格、質量和交貨期要求越來越高,這對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經營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鋼材市場受產能過剩、原燃料成本上升、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響,鋼材市場價格跌宕起伏,行業競爭激烈,這就更加需要企業細化管理,加強對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對此,漆永新表示,信息化的實施,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
一是面向計劃的生產經營轉變為面向市場。滿足用戶需求,適應市場需要,按照訂單組織生產是我國鋼鐵企業信息化追求的重要目標。
例如,寶鋼的熱軋產品交貨期由50天縮短為12~19天,產品交貨精度由論月精準到論周,而且武鋼在交貨期由45天縮短到現在的30天,提前了15天;湘鋼也在交貨期縮短一半。客戶訂貨的響應速度由十數天加快到數秒。
二是信息化促成了傳統產業領域的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企業管理以實現一級財務核算、集中采購集中倉庫管理、統一的生產指揮調度為目標,從而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據新興鑄管內部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映,原有七個管理層次。信息化之后,取消了公司和分廠的兩級機關,取消了工段一級建制,實現了總經理、部門長、專業工程師和班組的管理機制,管理人員所占職工總數比例由10.8%下降到4.8%。
三是信息化打破了條條塊塊的信息壁壘和信息割據,有效的解決了信息孤島現象,在一個全面統一的信息平臺上實現了信息共享。
就拿武鋼來說,其產銷系統建成后,貨幣回籠加快了3天,月財務決算由8天提前到3天。湘鋼、邢鋼月財務決算提前到2~4天。
四是企業信息化全面的加強了企業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促進了精細化管理。
就是說企業生產周期平均減少了5天左右。準時交貨率提高10個百分點,中間庫存平均降低減息20%~30%。
五是企業信息化是企業運作的安全閥。信息化還是企業走上世界實行跨國經營的直通車。
就如在2001年,寶鋼積極應對反傾銷,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不但阻止了本企業的2.736億的損失,而且使社會受益6億元人民幣。
市場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企業的發展永無止境,就算企業實施了信息化,也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
如何建立支撐企業運營的知識管理體系,不斷強化人力資源,使流程、組織、技術、工具和人才各種因素有機協調,并且不斷積累、完善和發展,才能最終保證企業在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中獲得收益,才能最終通過信息化鞏固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