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出口異常反彈“催逼政府出手”或成懸念
2008-8-14 15: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實習記者 王京 綜合報道
伴隨著4、5月份鋼材出口量大幅增加,6月份的走勢曾引起業內一度看好,但最終的522萬噸出口量不得不讓市場大跌眼鏡,然而,7月份的異常反彈,卻再次出乎市場預料,更加令人驚嘆的是,7月份出口量大增的背后另有故事。
現象:創單月出口新記錄
據海關總署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08年7月份我國出口鋼材721萬噸,比6月份大幅增加19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7萬噸,創下了鋼材單月出口最高紀錄。
由于此前,市場普遍預計6月份鋼材出口將延續,出口量可能將突破600萬噸,但當月出人意料的是環比竟然減少34萬噸,同比下降了17.9%,一時引起業內喧聲不斷。
據了解,2008年5月份出口鋼材556萬噸;4月份出口鋼材478萬噸,比3月份增加62萬噸,與去年4月份相比減少238萬噸,同比下降33.2%。
有關統計顯示,今年1~7月份累計出口3415萬噸,同比下降14%;鋼材累計出口金額為331億美元,同比增長24%。
另外,7月份我國進口鋼材144萬噸,比6月份回升14.29%,與去年同月相比增長3.6%,1~7月份累計進口972萬噸,同比下降3.6%。
原因:乃合金鋼中有“鬼”
針對7月份鋼材出口量創下單月出口歷史新高,同時較上月近200萬噸的驚人增量,不得不引起業內的強烈質疑。
究竟背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近日,中鋼協統計顯示,6月份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出口數據,可以明顯看出,部分鋼材品種出口量高于海關統計當月出口量。
譬如2008年6月份重點企業厚板出口量為35.09萬噸,而中國6月份出口厚板僅為12.15萬噸。
中鋼協統計口徑為各大鋼企送進保稅區的報關出口量,而海關統計數據為最終離岸出口量,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好是滯留在保稅區內的鋼材量。
直接導致6月份鋼材出口量偏低、7月份呈現井噴式反彈的很可能就是6月份這部分滯留在保稅區的鋼材延期了出口,中國聯合鋼鐵網牛巍分析道。
至于造成鋼材滯留港口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利益驅使下,部分普通鋼材為降低成本“偽裝”合金鋼出口,以致6月份的港口嚴查使這批 “偽裝出口”鋼材延遲到了7月份“瘋狂”出口。
這一點可以在中國海關的一份報告中得到證實,其中指出:“為防止鋼材出口再度失控,確保國內市場供應和災后重建需要,應進一步加強對鋼材出口情況的監測。”
為此,今年6月份,天津港對合金產品出口進行了嚴格檢查,直接導致6月份天津海關出口板材產品環比減少了36.2%,其中6月份全國中厚板及合金板帶材減少量占到鋼材減少量的52.15%。
與此同時,張平指出,天津港的整個檢測時間大概用了半個月左右,造成了相當一部分合金鋼延遲到7月份出口,給7月份至少帶來了70-80萬噸的增量。
當然,還有一些復雜因素促成了7月份鋼材出口量的猛增,譬如,近段時間,國內外鋼材差價仍然很大,為追求更高利潤,國內鋼廠一定程度的加大了出口力度。
另外,據業內專家分析,今年7月份真實的鋼材出口數據很可能在660萬噸左右。
爭議:近期政府會否“出手”
鋼材出口突破700萬噸,必將引起政府出臺關稅新政策來加以干預,但是此次出口量大增的非同尋常性,或許將使政府陷入“舉棋不定”的困境。
對此,“我的鋼鐵”研究員徐向春認為,短時間內出臺鋼材出口關稅新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真實的鋼材出口數據還有待觀察。而且考慮到奧運因素,市場穩定第一,因此,短期內不會加征鋼材出口關稅。
“政府應該不會出臺關稅政策,增加出口量可以轉嫁國內銷售壓力,彌補順差下降。”海航東銀期貨北京營業部副總葉海濤同樣告訴 《現代物流報》記者,宏觀來講,現在國家經濟政策已經發生變化,轉為‘保經濟增長,壓通脹’。另外,從微觀來看,中小企業不景氣現象已經非常嚴重,近期地產業也開始出現冬天的味道,這都造成了國內需求下降。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政府調整鋼材出口關稅,必須考慮到700多萬噸的出口量本身是有水分的,應該是6月份鋼材出口滯后的反映,因此需進一步審查。
然而,鋼鐵專家徐向春夜談到,雖然市場上沒有“政府可能調整鋼材出口關稅”的任何風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7月鋼材出口數據將加速新的調控政策出臺。
對于這“新的調控政策出臺”,中信證券鋼材分析師周希增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目前鋼材出口量增加明顯的主要是合金鋼,因此,今后不排除會出臺有針對性關稅政策,來扭轉合金鋼出口過快的勢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下半年控制鋼材出口數量的任務仍然很重,如果出口增長的態勢繼續擴大,不排除國家進一步采取調控措施的可能。
如果鋼材出口總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全國鋼產量就會有較大增長,這將給明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