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和CPI為何背道而馳
2008-8-14 15:5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7月份,我國PPI同比上漲10%,漲幅連續12個月擴大。CPI同比上漲6.3%,漲幅連續第3個月呈現回落趨勢。
本報綜合消息 (記者王萍) 8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受糧食等食品價格漲幅走低的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 (CPI)漲幅為6.3%,為10個月來的新低,漲幅連續第3個月呈現回落趨勢。而從前一天 (8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 (PPI)同比上漲10%,則創下了1996年以來的新高,這也是PPI漲幅首次達到兩位數。CPI與PPI正呈現出背道而馳的走向,而PPI和CPI這種 “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現象,是從今年5月開始的。
據經濟學家介紹,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后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后波及消費品。有業內專家認為,此次PPI漲幅創下新高,并不是經濟總量失衡的表現,也不會很快向CPI(消費價格指數)傳導。
據悉,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于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于政府調價范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 (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業內專家認為,PPI漲幅提高不會直接影響人民生活,但會增加企業成本和經營難度,其結果既可能導致困難企業增加,也可能推動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