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安徽“渴望”融入長三角加速經濟發展

2008-8-14 15: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編者按]今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指出,安徽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這是總書記在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基礎上,著眼于全國整體發展戰略布局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泛長三角”概念第一次被正式公開提出。作為長三角的“鄰居”,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著安徽將迎來經濟發展的新一輪機遇。
  
  長三角城鎮群規劃專家組成員沈玉芳博士近日向媒體透露,目前納入長三角城鎮群規劃的城市已達23個。除原先的長三角16市外,將新增加浙江的溫州,江蘇的鹽城、連云港,安徽的蕪湖、馬鞍山、合肥、銅陵。七市納入長三角城鎮群規劃的事實表明,長三角實質意義上的“擴容”已經出現。
  
  東方網記者為此采訪了安徽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沈衛國和安徽省駐滬辦事處主任高洪。沈衛國表示,長三角與珠三角、環渤海城市群一起被認為中國的三大經濟圈。近年來,各區域都十分重視腹地范圍的擴大和腹地經濟的發展。而安徽省資源豐富,生產成本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場廣闊,安徽需要融入長三角取長補短,以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對于長三角而言,安徽的優勢有些是長三角的短缺,長三角向安徽、江西等省開拓經濟腹地,同樣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高洪告訴記者,安徽省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同長三角梯度差異明顯,互補性較強。而安徽獨特的區位地緣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使得安徽容易實現與長三角的無縫接軌。以前是安徽主動東向發展,但是如果長三角需要安徽,安徽是參與泛長三角分工,成為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么安徽將獲得更多的機會。”
  
  “擴容”――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高洪表示,經過長期的發展,長三角原有的某些優勢在弱化,同時又受到生產要素資源不足的制約;另一方面,潛在的矛盾凸顯,商務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經濟效益打了折扣。這些都需要生產關系新的聯合,從而開拓效益空間。經濟轉型成為這一時期長三角城市的主要任務,高端高效的產業需要引進,調整的產業需要梯度轉移。因此,實行經濟區域擴容在所難免。
  “大膽地走出去”和“有選擇的引進來”--與長三角產業對接
  
  安徽省內的許多優秀企業紛紛走出省內,馬鞍山骨干企業在長三角已建立10多家生產企業和大批銷售網點。海螺集團在蘇浙滬先后投資建立了17個子公司,其中水泥企業16家,產能2950萬噸,占集團總產能的36.2%。合肥汽車行業有80%以上的零部件為浙江配套生產……等等,所有這些,都讓人們欣喜地看到安徽與長三角融合的腳步正在加快。
  
  沈衛國告訴記者,近年來,安徽在引進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有所選擇,摒棄了之前的“污染搬家、落后產能轉移”的方式。上海華誼集團在安徽建設煤化工基地,投資總額將達300億元;與此同時也簽訂協議,雙方均采用新技術,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消除對環境的壓力,共同建設高效清潔的煤化工產業。 
 
改“輸煤”為“送電”--積極成為長三角能源基地
  
  安徽能源充足,礦產分布集中。其中煤炭儲量最為豐富,達145.5億噸,占整個華東地區的一半,淮南、淮北煤礦是國家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近年來,安徽各大電廠積極改進技術,并于江浙滬電網公司合作,由從前的“輸煤”改為“送電”,一方面緩解了鐵路運輸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縮短了能源運送的時間,做到了節能、減排、高效。上海電力集團和浙江浙能集團分別與淮南礦業集團攜手合作,共同投資建設田集電廠和鳳臺電廠各4×60萬千瓦機組,所發電量被納入上海市和浙江省電力電量平衡計劃。“皖電東送”,在為長三角提供巨大能源支持的同時,也有利于安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安徽擁有馬鋼、銅陵有色等特大型金屬冶煉及加工企業,產能分別達1600萬噸和66萬噸,彌補了長三角地區某些黑色金屬品種和有色金屬的不足。長三角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生產原材料等資源的缺乏,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需求需要從外部調入,而安徽在這方面有不少優勢。
  
  從“勞務輸出”到“自我消化勞動力”--安徽的發展需要與長三角聯動
  
  安徽是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多,是轉移就業壓力較大的省份。據統計,目前安徽每年外出流動人口約占全國勞動力流出人員的10%,其中以長三角地區居多,F在上海的外來流動人口中,安徽籍人員超過200萬人,居各省首位。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沈衛國告訴記者:“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使得勞動人口對自身的保障也缺乏一定的安全感。通過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就地開廠設店,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紛紛落戶安徽,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本地的就業壓力,并且讓勞動者就近工作,也解決了他們家庭的后顧之憂。安徽將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強與長三角的在勞動力培養方面的溝通和聯系,積極配合長三角的產業調整和勞動力流動,這對長三角和安徽省都非常有利。”
  
  “水路、公路、鐵路”――打造長三角交通運輸平臺
  
  沈衛國介紹說,水路資源方面,安徽省內有著“800里皖江”之稱的黃金水道,長三角的岸線資源接近開發完畢,而安徽還有非常多的資源,安徽將加以充分利用、合理布局,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向縱深發展,打造先進的物流基地,從而大大提高“黃金水道”的運能。高洪表示,在未來幾年中,將全面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形成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快速交通網絡。通過與鐵道部和兄弟省市建設高速鐵路,形成合肥到南京1個多小時、到武漢2個多小時、到上海3個多小時、到北京4個多小時,加上省內“三縱六橫”高速公路,與長三角其他城市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這樣安徽與長三角便構成了一個大交通格局,城市間人流、物流、文化聯系更加緊密。
    秀美山川歡迎各方賓客――把長三角變成中國最美的旅游帶
  
  安徽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黃山享有“震旦國中第一奇山”之殊榮,并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的桂冠,成為我國第一張山水名片;九華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蓮花佛國”之譽;太平湖、新安江得“山水畫廊”美名。以“兩山一湖”為中心的皖南旅游區,是中國品位最高、景點最集中、特色最鮮明的山岳風景名勝旅游區之一。同時風景區與長三角其他重要城市間的便捷交通,使得安徽理所當然成為長三角理想的旅游休閑勝地。同時,長三角居民旅游消費潛力巨大,隨著交通格局的進一步完善,去安徽旅游將更加便捷,安徽將成為長三角各城市的“后花園”。黃山與杭州、上海等連在一起,將形成山、湖一體,成為中國最美的旅游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