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兵臨城下的挑戰
2008-8-11 9: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依靠豐富的低成本勞動力、出口導向優惠政策、高資源消耗和低附加值,用“中國價格”強烈沖擊國際市場,快速發展了30年,拉動中國改革開放成功了30年。但今天,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與能源價格持續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使中國制造企業面臨著很大困境。低價格、低利潤將無法支撐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興山告訴記者,當今中國制造業所處的形勢,和90年代初期的美國非常相似。只不過當時的美國企業是被日本德國后來者追趕所逼迫,而當今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是全球經濟衰退,成本上漲等諸多壓力。中國制造業企業應該借鑒國際先進制造業發展經驗,從集群化、信息化、服務化等方面入手,轉變傳統的外延式增長模式,加速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加速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通過大規模定制來提升工業化水平,通過實施精益企業戰略,向管理要效益,才能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成功之道。
然而,作為管理軟件的ERP要滿足中國制造企業的這些需求,必須解決好三大管理需求:
其一,管理柔性問題。中國制造企業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對管理柔性要求很高,支持企業組織重構、業務流程再造、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管理系統必須能夠適應企業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需求;
其二,行業化問題。中國制造企業本身千差萬別,所具有的規模、所處的行業均具有各自的應用需求,“隔行如隔山”。如何建立一套支持行業特色、可以實現差異化定制的ERP非常重要;
其三,產業協同問題。當前制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競爭,更是產業集群與產業集群、產業鏈條與產業鏈條之間的競爭。新的ERP系統必須利用好最新的技術,特別是網絡化衍生出的新技術和新理念,更好地對接產業協同需求。
針對這些迫切又極具挑戰性的需求,王興山從管理變革的角度指出,在我們眼里,所有的中國制造企業都是“成長型企業”,因為,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中國的多數企業要么成長、要么死亡,如果你不能在規模上持續成長,你至少要在效率上成長。而更多的中小企業生存周期都超不過10年,就是因為沒有實現規模、效率的同步成長。在勞動力成本、CPI成本雙重增長的長期趨勢下,在匯率長期發展趨勢下,除了以管理促變革、向管理要效率,向效率要效益之外,幾乎沒有太多的其它選擇。
可規范、可定制、可成長,是浪潮ERP設計團隊對用戶需求的定位描述,也是浪潮最近推出的浪潮PS10想要幫助中國眾多成長型企業所解決的難題。PS10提供了一個基于SOA的制造企業管理軟件平臺。擁有更好的可配制性、可裁減性、可重構性和靈活性,幫助用戶按需配置、創新應用、動態發展、實時修正,更多靈活地應對多變的企業業務場景,提升企業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PS10涵蓋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含業務配置平臺、財務核算、管理會計、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可以說從縱向管控及橫向協同工作方面都提供了最適合的管理支撐系統,為成長型企業的未來空間留下了極大的彈性。在解決規范化管理的前提下,留下了更大的“制度空間”,將來企業發展了,它仍可以同步使用。
最后,王興山說,中國制造業面臨的諸多困境,恰恰給軟件服務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浪潮把制造業信息化和集團管理方案作為ERP兩大戰略性市場,從產品方案開發、組織建設、團隊建設、服務建設等方面,全面適應制造業信息化的戰略要求,打造健康的產業生態鏈。浪潮將繼續堅持“研發前移、協同創新”理念,與制造業客戶共成長。
在新的產業升級與轉移浪潮下,在面對世界扁平化的趨勢下,中國制造面臨諸多困境的同時,也給中國軟件服務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