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物流體系亟待建立
2008-8-1 16: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面對非典、雪災、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建立針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應急物流體系至關重要,但怎么建立,什么時候才能建立?帶著上述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了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進。
蔡進表示,綜合性物流應急體系的建立需要有高效的政府來進行組織協調與管理。同時,在物流應急配送的過程中要以企業為主體,充分調動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另外,要在法律上明確企業在突發性自然災害下履行的社會責任,并適當對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給予一定鼓勵性補償、如稅收減免等。
建立補償機制是當務之急
蔡進告訴記者,應急物流是以提供突發性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性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非常規性以及弱經濟性等特點。
5•12地震災害的救助過程中,由于道路中斷,各地救災物資只能待運。在原有物流體系面臨考驗的情況下,建立物流應急體系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方面,綜合應急物流的建設還需相關部門機制的改革和相配套的法律法規的跟進!胺蓸藴手朴、補償機制建立等配套工作必不可少。”蔡進表示,在地震發生后,一些企業主動組織機械設備趕往災區搶修道路,營救群眾。為了讓這種良好行為能持續下去,要完善在這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另外,針對緊急情況征調的相關設備,在法律上也要明確,事后還要做好相應的補償措施。
對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東也曾表示,近兩年我國法律有關應急機制的規定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不夠完善,如捐贈物資的歸屬性,救災物資標準制訂等規范不夠完備,補償機制不健全等。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只有做好補償,大家才愿意建立或者成為應急保障體系中的一員。
交通阻斷造成的救災物資運輸難、配送難等問題暴露出我國綜合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缺位。徐東表示,由于物資保障量很大、范圍廣,且對時間和相應的協調工作要求很高,因此建立應急物流體系并不容易。
啟動應急物流體系課題研究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組織的集體學習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完善多災種的監測預警應急機制、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機制,特別是要提高應對極端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預警能力、抵御能力和減災能力。
相關專家表示,應急物流歸根到底是綜合協調的問題,是否能發揮其預期作用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要保障有物可流,二是要保證通道的暢通,三是要完善預案的作用。在儲備上,要建立一個依靠社會、依靠市場、依靠整個保障體系的儲備體系。要注重市場儲備和家庭儲備,完全靠政府的儲備是不能夠滿足需求的,建立流通市場機制才能夠保障儲備的合理。
物流協會相關專家透露,國家發改委已委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承擔了《中國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研究》課題。
據悉,課題主要側重于急救物資和應急時期運力的征用、調度等內容,主要內容涉及相關法規政策體系的制訂,以及物資的儲運問題,包括在應急過程中運力資源的組織、調動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