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北和湛江區域旅游結盟后,促進瓊北旅游圈的發展。本報記者 黃一冰 攝
海口是海南省惟一人口超百萬的中心城市,去年GDP達396.35億元,占全省的32.2%,對整個瓊北、全省的主導作用不言而喻。正因為如此,省五次黨代會對海口寄予厚望,明確提出進一步增強海口對全省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海口將更加注重產業發展,并通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發展園區工業、大力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等來加快三次產業的發展,以推進產業興市。按照“一產做優、二產做大、三產做強”的方針,安排國資收益用于扶持產業發展,配套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升級。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海口提出了“兩地一中心”即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的新興工業基地、熱帶濱海旅游勝地和區域性商貿中心的產業發展戰略,在制定“十一五”規劃中,進一步豐富了產業發展戰略,提出了“四地一中心”,建設全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的新型工業基地、全國熱帶濱海旅游休閑勝地、全省都市型農業基地、國家海島生物產業基地、區域交通樞紐和現代服務中心的產業發展戰略。
根據十一五規劃,海口將壯大汽車制造業、制藥工業、化纖紡織工業、食品飲料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五大支柱產業。重點發展以海南汽車集團公司為龍頭,其他中小型汽車配件制造企業為輔助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擴大“藥谷”園區和制藥產業規模;培育電子信息產業、精細化工業、橡膠化工業、旅游工業、生態環保產業五大潛在優勢產業。
同時,加快調整全市工業發展布局,堅持“西移南擴”方針,主要選擇在海口西北、西南部毗鄰港口、火車站和南海大道、貨運大道等交通便利、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加強工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汽車工業園、“藥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獅子嶺“飛地工業園”。加快老城區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步伐。突破工業用地瓶頸,打破現有行政區劃限制,豐富“飛地工業”的內涵。發揮馬村港樞紐港口的作用,加快建設“臨港出口加工區”、“港口保稅物流園區”,積極發展臨港工業。
近年來,在旅游業的帶動下,海口服務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會展經濟和消費品市場持續走旺,去年全市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255億元,增長13.6%,專業會議和大型會展多達6300余場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89億元,增長17.4%。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物流、軟件等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年4月,《中共海口市委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意見》出臺,該《意見》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到2011年,海口全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要力爭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300億元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把海口市建成全國具有熱帶濱海特色的商務旅游中心,以戶外有氧運動為品牌的休閑娛樂中心,立足北部灣、服務全國、輻射東南亞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
海口十一五規劃提出,將發展多功能、綜合型、區域化大旅游。發揮省會城市綜合優勢,促進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互相融合與滲透,加強旅游區域協作,走多功能、綜合型、區域化的大旅游發展道路。促進旅游與文化、體育產業的融合,加速發展文化、體育產業,努力發展旅游娛樂業。促進旅游業與醫療保健業的融合,發展療養保健業;促進旅游業與生態農業的融合,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促進旅游業與商務會展業的融合,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旅游。促進旅游業與工業的融合,逐步發展工業旅游,研發旅游工藝品。市旅游局負責人說,將加大整合瓊北地區的旅游資源力度,開發海口到洋浦、海口到瓊海、海口到文昌等一日游產品。
2008年,海口將繼續搭建戶外有氧運動、主題公園、游客到訪中心和自駕車營地等十大旅游平臺,對旅游要素實施國際化改造。在扶持發展現代服務業上,將制定鼓勵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設以美蘭機場為中心的空港經濟區,以火車站為中心的物流區,以新港為中心的商業區,以馬村港為中心的保稅物流園區和出口加工區。建國際會展中心,扶持會展業做大做強。力爭使海口逐步打造形成經營管理、商業貿易、金融保險、中介服務四大現代服務中心,服務全省。
海口作為瓊北區域惟一中心城市,在發展的同時,將輻射周邊地區。目前,斥資7.6億元,主線全長33.93千米的海口重點工程繞城公路已經全面竣工,預計近期將全線通車。連接西線高速公路與東線高速,繞城公路可以通往機場、輪渡、火車站,而且通過東、西線高速串起了更多的城鎮和市縣,如瓊海、文昌、靈山鎮、云龍鎮及火山口公園。以海口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的逐漸形成,將瓊北綜合經濟區與西北部的新興工業基地連成一體,逐步形成區域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記者 祝勇 光明)
相關鏈接
海口“十一五”規劃綱要
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協調區域發展規劃。將周邊地區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區,在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時,統籌協調發展。重點加強與澄邁縣和文昌市的協調,合理規劃工業、港口、旅游、環保等用地,合理安排沿海各類港口建設和旅游開發岸線。
2、協調區域產業發展。在農業發展方面,支持周邊市縣大力發展花卉種植業,發展無公害蔬菜、瓜果的種植,發展養殖業,為我市提供優質的肉禽蛋奶等農副產品。在旅游業方面,充分整合瓊北地區及南部地區市縣的旅游資源,建設“海口旅游圈”,實現游客資源共享。在工業發展方面,加快工業布局西移。在服務業發展方面,我市大力發展金融、房地產、中介服務、物流業等,增強為全省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3、協調區域交通設施建設。加強與澄邁縣的協調,整合沿海港口資源,將海口市內的海甸港、秀英港、新海港分別作為游艇港、客運港和過海輪渡港,位于澄邁的馬村港主要作為貨運港,漁港開辟在澄邁馬裊灣一帶,強化港口服務功能。加強與周邊市縣的合作,建設“一橫六縱”的海口周邊交通體系(“一橫”既繞城高速公路,“六縱”既西線高速公路、東線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海榆東線公路、海榆西線公路、海榆中線公路),打造瓊北地區1小時經濟圈。
4、協調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與南渡江流域市縣在水源涵養地保護方面的合作,控制污染源,改善水環境質量,建設綠色生態保護屏障。協調瓊北地區垃圾填埋場建設,合理設置大、中、小型垃圾轉運站。協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海口市重點建設長流污水處理廠,澄邁縣重點建設老城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遠期規劃建設江東污水處理廠。加強在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控制方面合作,通過聯手保護和整治,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