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RP實施角度 看企業業務流程重組重要性
2008-7-4 17: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ERP(企業資源計劃)是在MRP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面向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作為一整套企業管理系統體系標準,除包括傳統MRPⅡ系統的范圍(制造、供銷和財務)外,還集成了企業其他的管理功能,如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市場信息管理、國際互聯網和企業內部網、電子通訊、金融投資管理、法規與標準管理以及過程控制接口、數據采集接口等等,是一個覆蓋整個企業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傳統的MRⅡ,對軟件以企業內部管理為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ERP著眼于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管理信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處于供應鏈上的幾個重要環節--供應商、協作單位、分銷商都必須同步滿足市場的需求,連同客戶一起,在ERP系統中實現信息集成。ERP的實施主要指ERP軟件產品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以ERP管理思想為靈魂的ERP軟件產品是ERP定義的第三個層面,是綜合應用了客戶機/服務器體系、關系數據庫結構、面向對象技術、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語言(4GL)、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的集成管理軟件。
據調查,國內企業實施ERP的結果并不理想,綜觀各大報刊雜志的解釋多為:企業對實施ERI的認識相對不足;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巨大差異;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基礎還相對薄弱;軟件開發和咨詢服務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專業人才隊伍缺乏等等。筆者認為,導致國內企業實施ERP結果不理想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企業在實施ERP的同時,沒有進行必要的業務流程重組(BPR)。本文將通過筆者對"福特汽車發動公司"業務流程重組案例的理解,來解釋為什么實施ERP必須同時進行業務流程重組。以此提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重視這一問題,切不可把ERP和BPR看作是毫不相關的兩回事。
一、實施ERP必須同時進行BPR(業務流程重組)
ERP作為整合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于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可以為企業采集許多相關的信息。ERP軟件的業務流程是根據物流、資金流設計的,取代了舊的信息采集、匯總、統計與傳遞等管理統計工作。舊的業務流程是按專業部門分工設計的,長久以來人們已習慣于按專業職能處理信息,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方面未建立整體的管理規則。人們常常在部門需要某個數據的時候從計算機系統中倒出數據來,重新整理、加工、制表后再進行人工傳遞。而ERP系統可一次性同時采集到生產完成信息、質量信息、設備信息等共事信息,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解決問題。如倉庫的月盤點管理ERP系統由循環盤點取代,要求貨物現存量"日清日結",而舊的管理模式是采用月盤點、月報表、月結算的形式,采用舊的管理模式無法控制每日刷新的物流和資金流,ERP則可變"結果管理"為"過程管理"。ERP系統實時動態物流、資金流的高效性在舊的管理模式下得不到充分的體現。ERP僅僅被用于處理一些簡單的車間報表,這些報表信息仍舊由班組一級級向上傳遞,沒有能起到ERP對過程及時控制的作用。
企業是否實施ERP系統,什么時候實施,取決于企業的性質、規模、發展及經營戰略戰術需求。而要成功地實施ERP,必須同時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下面以"福特汽車發動公司"包括采購、訂貨、驗貨、應付在內的整個業務流程重組過程為例來說明BPR對ERP實施的重要性。
舊的業務流程:
1、采購員向供應南下達訂單之后,隨即傳一份訂單副本給"應付"部門;
2、供應商送來的貨物抵達指定的庫房時,驗貨員對貨物進行清點、記錄,然后將點貨清單轉給"應付"部門;
3、供應商在送出貨物的同時將貨款發票送給"應付"部門;
4、對每一批貨物的三套單據--訂單、點貨清單和發票--核對無誤后,"應付"部門發出貸款支票。
新的業務流程:
1、采購員通過共享的計算機系統生成采購訂單;
2、供應商將貨物送到庫房;
3、驗貨員根據共享系統中的訂單驗收貨物;
4、驗貨員將處理結果返回共事系統;
5、系統自動生成憑證,并開具支票給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