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外資快遞業入華:重慶快遞業還能支撐多久?

2008-7-31 15: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油價的上漲,來自荷蘭的外資快遞巨頭TNT近日宣布,其亞洲陸運網絡目前已連通中國。通過陸運網,TNT還將推出中國與東南亞五國間的定時陸運遞送服務。下一步,它還將打通其亞洲陸運網與中國內地的陸運遞送網絡。 
  讓中國本土公司戰戰兢兢的高油價因素,卻給了TNT一次顯擺的“機遇”。TNT高管邁克·德瑞克說,高油價所帶來的艱難運營環境是全行業的問題,如果陸運網絡打通,“中國公司將不是對手”。
  在重慶,油價上漲已讓各快遞企業在這個夏天感受到了徹骨的寒意:國際快遞巨頭開始借機擴張快遞市場;郵政EMS的龐大市場被大量蠶食;本土小公司開始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油價上漲不敢提價 民營快遞業苦熬2008
  油價上漲后的重慶快遞業依舊平靜。“我們近期不會考慮提價。”7月22日,重慶申通快遞公司周經理一邊整理堆得比人還高的快遞包裹,一邊肯定地告訴記者。
  然而,事實并非由他作主,提價與否得由總公司決定,但目前看來,“提價的可能性不大。”處在業務第一線,他很明白,油價的上漲對公司的運作造成了成本壓力,加上漲價時間正好是快遞業的淡季,但“贏得更多的客戶比轉嫁成本更重要,總公司比我們更清楚這一點”。周經理說。
  “我們都在觀望,不敢貿然提價。”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幾乎成了快遞行業的普遍態度———分布于重慶各網點的其他快遞公司也暫沒有漲價打算。
  “外部擴張,內部消化”的做法,是申通可以承受油價上漲壓力的主要原因。作為民營快遞公司巨頭之一,申通快遞服務網點較多,客戶群也相對廣泛,雖然油價上漲讓公司的利潤空間有所壓縮,但薄利多銷使其尚可從容應付。
  周經理告訴記者,擴張網點,仍是今后申通發展的目標。“除了在已有的網點爭取客戶外,還希望能盡量減少服務盲點。原來一天發一次貨,現在一天發兩次了。”周稱,“內部成本控制當然必要,但打開市場的關鍵還是要看企業提供的服務。”
  與雄心勃勃的大型快遞公司不同的是,王國學快遞公司的經營卻越來越吃力。這兩天,他正在聯系人想賣掉公司唯一的一輛面包車。“成本在增加,而資費不能多收,運作起來相當痛苦。”他們的快遞公司成立3年了,是重慶本土一家很小的快遞公司。目前,面包車還沒有賣掉,“但已經沒有用來跑業務了,只有幾輛摩托車在跑。”
  王國學算了這樣一筆賬:市內快遞一般采用摩托車快遞運輸,雖然摩托車油耗較低,但油價上漲后,平均每天每輛車增加油費近10元,每月增加開支就是幾百元。“更為關鍵的是,一些業務量被一些大的快遞公司搶了過去,我們小公司的生存就更困難了。”
  在他看來,正是由于行業競爭的激烈,使得快遞公司都不敢貿然漲價。目前,市內普通快速仍是每件8元,市內加急件和國內快遞仍維持在10-20元。“誰敢率先漲價,或許就會率先失去固有的客戶。”
  據了解,重慶市的快遞公司有128家,如王國學這樣的小公司占到50%以上。“小的快遞公司大都這樣,我們只是一個縮影。”王國學告訴記者,面對全市每年上億元的市場產值,自己卻沒能分到一杯羹。很多大型快遞企業利用其雄厚的資本和完善的服務,成功地搶走了他們的客戶資源。“眼下,這個市場有點冷熱不均。”
  外資快遞殺入 郵政“老大”或受沖擊
  盡管小型快遞公司面臨著市場的考驗,但因其有龐大的數量,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
  “和其他城市一樣,目前有三方勢力在爭奪重慶的快遞市場———國際快遞巨頭、中國郵政EMS和民營快遞公司。它們又各有側重:中國郵政EMS以異地快遞為主,外資快遞主要經營國際快遞,而民營快遞著眼于同城業務。”重慶市郵政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馬斌生認為,這一涇渭分明的領域劃分,今后將越來越不明顯。
  馬斌生介紹,2006年12月11日后,對于DHL、UPS、FedEx和TNT這四大國際快遞巨頭,可謂意義非凡。它們可以名正言順地與國內快遞企業拼搶利潤蛋糕。“國際快遞公司獨資步伐提速,想要搶占更大市場份額的欲望,更加快了他們中國的業務擴張步伐。”
  而就在外資企業大踏步前進的同時,EMS感受到的壓力也是雙重的。因為在它的背后,還有一群中國本土的民營企業在伺機而動。“這些民企具備了體制上的優勢和靈活的市場反映能力,又熟悉在本土開展快遞業務的人文和社會經濟環境,較為容易和跨國快遞企業結成業務聯盟,因此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企業群體。
  “它們在和中國郵政以及外資企業的市場競爭中,仍會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馬斌生說。
  事實上,面對國際快遞巨頭的大舉入境,國內民營快遞公司不但沒有感到威脅,反而看到了樂觀的未來:他們欲利用外資來掃清國內快遞的市場藩籬。重慶一家快遞公司負責人稱,“至少證明了這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而不再是郵政一家獨大。”
  基于這樣的現實,中國郵政EMS無疑要在跨國巨頭和國內中小快遞公司的擠壓下夾縫求生。
  2007年2月,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會同重慶市郵政管理局進行的調查統計顯示,重慶市快遞服務業發展迅猛。2006年實現業務收入2.4億元。其中,郵政公司只有1.1億元,占45.8%。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吳玉英表示,“這一結果,改變了郵政系統對快遞業務市場占有份額的樂觀估計。實施調查之前,我們認為郵政公司可以占70%到80%的份額。”
  各有競爭絕招 本地快遞業成三足鼎立
  “目前重慶大大小小的快遞公司約為128家,其中小快遞公司大概占了60%。”馬斌生介紹,全國大型快遞公司在重慶有18家,但其總部未在重慶,大都來自于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原因在于,快遞業依賴航空業的發展,而重慶的航空業發展相對滯后,所以還沒有大型快遞業總部落戶重慶。
  在馬斌生看來,目前快遞業三足鼎立,郵政EMS雖然受到了市場沖擊,但有經營權的保護;外資資金實力雄厚,真正困難的還是靠價格取勝的民營快遞公司。“但如今,郵政快遞與民營快遞的價格不相上下,后者的優勢不突出。國有機制不夠靈活,但是規模較大;民營雖然規模小,但是機制靈活;‘船小好調頭’;外資雖然進駐國內,但國內市場并未完全打開。”
  “郵政與外資在搶占國際業務市場份額時,外資優勢明顯,大概占了國際業務的60%,”馬斌生說,郵政EMS發展也不可小覷,今年的業務量在逐漸增加,并以每年30%的發展速度遞增。“重慶快遞業的目標是,打造西南地區快遞中心。”
  不難看出,三足鼎立之中,各自的優點都沒有完全發揮了出來。在夾縫中求生———這對每個企業都適用。重慶快遞協會一位負責人認為,最后可能還是“小型快遞公司的日子不好過”。近期,因為物價上漲的因素,不少快遞公司提高了業務員的薪金。用人成本的提高,本來就使他們很受傷,而油價的上升,又使其“屋漏偏逢連天雨”。
  “民營小型快遞公司生存能力,將進一步接受考驗。”這位負責人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