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物流管理信息化調研報告正式公布,根據報告顯示,隨著各大行業企業運作管理的日漸趨同化、規范化,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從外部的產品、技術、市場之爭逐漸轉向內部的物流、管理之爭;同時,與國際物流同行比較來看,中國物流行業占整個國家GDP份額達30%左右,而美國僅為10%左右,國內物流供應鏈體系亟待通過有效的途徑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成為當務之急。
本次調查從2008年4月到2008年5月,持續近1個月的時間,以重點調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在全國范圍內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共739份;博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作為本調研報告的執行機構,在接受采訪時解釋說,本次調查的重點內容包括:中國企業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情況、物流信息化在全國不同區域的發展狀況及效果評價、物流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希望通過此次調查,透析中國物流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推動全國范圍內的企業以信息化為武器,塑造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物流事業的整體發展。
1、被調查企業類型劃分
按照本次調查的企業注冊類型劃分,在739家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29.8%,民營企業占37.2%,中外合資或外資占25.1%,其他類型企業占7.9%。按照企業性質分,專業物流類企業占37.7%,制造企業占31.4%,商貿企業占19.6%,信息與技術服務類企業占11.3%。
按照不同的應用主體,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包括兩大細分領域,第一是企業物流,主要包括制造業采購與生產物流、企業分銷物流,貿易商的采購與銷售物流,零售業的配送物流等,比如建立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系統的中國石化行業企業;第二是專業物流企業,主要指綜合性物流服務商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比如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倉儲信息管理系統,與客戶實現數據實時對接的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2、物流信息化現狀
在提升物流供應鏈效率與競爭力的過程中,物流信息系統不僅發揮著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同時也是供應鏈的中樞神經系統。自2007年以來,隨著物流供應鏈軟件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移動等大型企業的成功應用以及在中小企業日益廣泛的應用,利用物流供應鏈軟件提升物流運作績效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2.1 區域物流信息化分布現狀
本次調查分別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各投放問卷200份,在回收的739份有效問卷中,共計527家、占總比71.3%的企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物流信息化系統,這一比例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4.8%。
在應用物流信息化系統的527家企業中,華東地區有156家,占信息化企業數量總比29.6%;華南地區有149家,占總比28.3%;華北地區涉及93家,占總比17.6%;華中地區和西南地區發展稍弱,分別為76家和53家,占總比分別為14.4%和10.1%。相比起經濟更加發達的沿海地區,內陸的華中、西南地區信息化步伐明顯落后。
圖一 區域物流信息化分布情況
2.2 物流信息化發展階段
物流的發展可以分三個層次,即基礎設施、服務平臺與個性化服務。在此三層架構下,物流供應鏈作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也存在三重境界。一是基礎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與共享,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如辦公OA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二是流程優化,即在基礎信息化實現以后,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如倉儲存取的優化、運輸路徑的優化等;三是供應鏈管理,主要指通過對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反饋服務來提高供應鏈的協調性和整體效益,如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的協同、供應商與采購商的協同等。
表一:物流信息化企業所處階段及區域分布情況
區域 |
華東 |
華南 |
華北 |
華中 |
西南 |
總計 |
階段占比 |
基礎設施階段 |
94 |
105 |
66 |
53 |
35 |
353 |
67.00% |
流程優化階段 |
53 |
38 |
20 |
21 |
17 |
149 |
28.30% |
供應鏈管理階段 |
9 |
6 |
7 |
2 |
1 |
25 |
4.70% |
信息化企業總數 |
156 |
149 |
93 |
76 |
53 |
527 |
100% |
區域比例 |
29.60% |
28.30% |
17.60% |
14.40% |
10.10% |
100.00% |
|
在進入物流信息化行列的所有企業中,約67%的企業依然處于基礎信息化的階段,約28.3%的企業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優化,然而進入高端領域信息化協同階段的企業僅占4.7%。
目前,我國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層的基礎信息化為主,主要因為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占的比例較大。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有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的需求,開始將信息化重點轉移到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的優化上,而這些優化通常集中在最能產生效益的幾個環節,比如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等。
圖二 物流信息化發展階段分區域比例示意圖
近年,以成都西南物流中心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最大物流中心的落成,拉動了西南地區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在所有受訪企業中,處于不同信息化階段的企業,在華東、華南、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的分布比例中值得一提的是,華北地區處于基礎設施階段的企業多于華東地區,相反地,從處于流程優化和供應鏈管理階段的企業數目來看,則低于華東地區的同類別企業。
這一數量級上的波動是因為,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聚集的華南地區對于物流信息化基礎需求比較集中,而華東地區的大量大型制造、商貿企業已經在物流信息化之路上邁向流程優化的高級整合階段。
本次調查針對物流企業信息化需求的抽樣調查顯示,貨物跟蹤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配送服務系統等已經成為物流企業未來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對于供應鏈管理,目前進入這一階段的物流企業為數不多。整體看來,我國物流企業在信息技術、流程優化、供應鏈管理三個層次上的需求正由淺入深地穩步發展,其中后一階段往往以前一階段的基礎為起點。
博科資訊的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專家認為,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更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發揮后發優勢,將三個階段的信息化同時推進,用較短的時間走過國際領先企業幾十年的發展之路,實現跨越式的信息化發展之路,實現后來居上的最好機會。
3、把脈企業信息化
2007年,我國物流行業信息化投入總體規模達到 42.29 億元,這個龐大的數字印證了信息化建設對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國內用戶對管理軟件認識的日益成熟以及管理軟件失敗案例的增多,用戶選擇物流供應鏈軟件服務商時更為理性,不再盲目崇拜國際品牌,這為國內軟件企業的成長與高端突破帶來了難得的機會。產品易用性、數據安全性以及行業應用經驗成為用戶選擇服務商時關注的“熱點”,一些企業甚至外聘專業咨詢團隊,參與制定產品選型方案與實施策略,分析投資規模、預測產品上線后的投資回報。
雖然物流信息化市場前景看好,但企業信息化投資更為理性,對開發商的選擇也比較謹慎。對已建系統的企業調查顯示,不同規模的企業,對于物流信息化系統最為看重的因素有所差別,中小型企業最為關注產品的易用性和價格適宜性,大型企業最為關注開發商的行業應用經驗和系統的安全性。
3.1 中小型企業物流信息化關鍵務求:操作便捷、功能強大
中小物流企業在選擇軟件時,更強調軟件的操作便捷與功能強大,在價格上尋找適中。在上海新發展國際物流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信息化項目主管看來,物流軟件需要既能管理貨物和資金,又能管理員工,使信息能夠隨時查閱和分析。青島創佳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也認為,物流軟件要適合自身企業的業務發展需求,同時,軟件商后續服務要跟上。
圖三 中小型企業投資物流供應鏈軟件重點關注的十大因素
博科資訊的物流信息化專家認為,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論是制造、商貿企業的物流供應鏈,還是專業物流公司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是手段,協助企業更加便捷的完成業務是最終目的。
雖然我國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普遍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即使有一定的戰略規劃,也沒有執行或者執行效果不佳。本次調查發現,有80%的中小物流企業沒有制定完整的戰略規劃,而在制定完整戰略規劃的企業中,僅有一半以上能夠按照規劃有步驟的執行,其余的或是在領導人的指示下才能執行,或是執行起來步履艱難。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軟件發展的軟件就尤為重要。
3.2 高端企業信息化訴求關鍵:安全、穩定
規模較大的企業一直強調軟件的安全與穩定,而且軟件一定要偏重于管理職能。由于高端企業的規模比較大,員工數量多,如果管理不到位,用再好的軟件也會事倍功半,只有將企業內部信息化與管理有效的結合,才能發揮這些企業的長處。中外運山東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說:“我們需要軟件開發商根據我們自身的需求,開發出適合我們自己的軟件產品,在后續的服務上也一定要跟上。”
圖四 大型企業投資物流供應鏈軟件重點關注的十大因素
應用了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系統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全局供應鏈的應用模式下,全面協調整個物流供應鏈系統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實現包括中心公司、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供應鏈組織管理,并將整個集團的運營管理納入規范化的可控范圍之內,縮短企業管理垂直間隔,實現高度透明的運營管理模式。
4、2008—2010年物流信息化市場規模預測
從本次調研結果看來,隨著物流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程度日趨完善,在未來五年內,物流軟件行業將會一直持續高增長的態勢。物流信息化調研中心認為2008-2010年,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仍將處于爆發增長期,市場規模預測如下:
圖五 2008-2010年中國物流軟件市場規模與增長率預測
物流思想的演變經歷了以下過程:20世紀50年代前強調運輸效率;20世紀50年代強調物流成本、客戶服務;20世紀60年代強調綜合外包20世紀70年代強調運作整合與質量;20世紀80年代強調財務表現和運作優化;20世紀90年代強調客戶關系與企業延伸;21世紀強調供應鏈整合管理。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在市場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以及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現狀決定了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都將圍繞供應鏈展開。因此,物流供應鏈軟件的成熟與應用將關系到中國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在中國企業提升供應鏈的過程中,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將得到成倍的增長與爆發并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