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新華文軒、新華物流整合懸念 資產評估接近尾聲

2008-7-31 14: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7年10月,新華文軒(00811.HK)發布公告,擬以1.35億人民幣收購新華書店總店(下簡稱“總店”)旗下公司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下簡稱“新華物流”)45%股權,并預期相關交易會年底前完成。 
  但時至今日,收購遲遲未果。其中的曲折與總店的資產狀況直接相關。
  “雙方做出了長時間的努力,現在資產評估接近尾聲。但總店的資產狀況很不樂觀,預計重新啟動評估方案,評估標準會盡量放低。”近日,一位權威部門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合作訴求
  總店的現狀與新華文軒的擴張訴求,使合作成為了可能。
  “總店這幾年的經營狀況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它沒有自己的零售店,基本上只是北京一個單純的發行單位。而目前各大出版社的發行系統逐漸完善,不再依賴外部的流通渠道,總店在貨源上受到制約。另外,總店沒有市場優勢。新華書店主要依靠教材發行,但各省都有自己的新華書店壟斷市場。”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新華文軒為全國性出版物流通連鎖企業,發展出版物大中盤業務一直受地域限制。因此,新華文軒意在通過收購新華物流將業務拓展至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從而做大中盤。
  新華文軒企業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一直與總店有業務合作,總店可以為新華文軒提供圖書館館配資源。總店也有地域優勢和品牌優勢,我們與之達成合作,能夠突破發展大中盤業務的地域限制,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北京和全國市場。今年雙方合作舉辦了一個館配訂貨會。至于資產合作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具體情況現在還不大清楚。”
  “總店有自己的品牌優勢、專業隊伍和地域優勢,但是近幾年發展一直不理想。而新華文軒有資金、體制及渠道上的優勢,雙方若能合作成功,將努力為打造一個中國書業最大的中盤而努力。” 知情人士透露。
  據記者了解,新華文軒在2007年5月底上市募集了約21.43億港元。按照規定,必須至少將其中的8億用在主業上,收購新華物流45%股權是其募資后最大的動作。
  業內人士稱,傳媒企業上市募集資金困難,花錢更困難。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執行董事陳杭曾對記者表示:“這跟我國的媒體結構有關,因為媒體基本由各個省來管理。但是這兩年開始出現了一些傳媒企業跨媒體、跨地區甚至跨所有制的并購,從而使得募集的資金有了用武之地。”
  內外之變
  “盡管評估已接近尾聲,但結果已經看得到了,總店的資產狀況不如人意。”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早在三年前,總店股改方案敲定之后,市場就紛紛傳言總店有上市計劃,總店的相關負責人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計劃在海外或國內上市。實際上,“總店上市已經不大可能。”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隨著出版物發行市場對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逐步開放,新華書店賴以生存的政策優勢正在喪失,尤其是教材發行權的放開使新華書店感到了切膚之痛。而新華書店系統幾乎60%的利潤來源于教材的發行。上述知情人士介紹。
  即使總店已擁有從中央到地方3100余家獨立核算的企業單位,以及所屬14000多處圖書銷售門市網點,但據接近總店人士透露,總店重組改制后,也沒有成功將上游的出版社吸納進來,業務鏈一直存在缺口。
  總店陷入今天的處境,受損于打造“獨此一家”的新華書店系統的政策。北京設總店、各省設省店,總店對全國的新華書店行使人、財、物管理權,省店則負責縣級店的管理。這種行政事業體系直接導致了新華系的地方壁壘,具體來說就是本省新華書店主要發行本省出版的圖書,同時還限制外省圖書的進入。
  新華文軒的上述宣傳部負責人坦言:“由于各省壁壘大,我們在對外擴張時受到政策限制。”在這種情況下,總店很難破局而出。
  內部發展受到先天限制時,總店開始尋求外部資源。總店曾引入民資和外資進行重組一度為業內人士津津樂道,但隨著民資和外資的逐漸退出,新華系的資本格局依然國資獨大,在近幾年也鮮見外資身影。
  對此,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外資其實一直沒有真正進入新華書店系統,盡管早幾年曾有所嘗試,但外資真正關注的不是流通發行渠道,而是出版業,尤其是期刊業。”
  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合作對象將會更偏重國外投資方,但經營效益好、信譽好尤其是同業的企業也會考慮。
  股權變更
  新華書店總店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收購方案還在商討當中,但目前已接近尾聲。”當記者問及股權比例的變動時,他表示“將會在45%的基礎上有些許改變”。
  2005年,醞釀3年之久的新華書店總店股改方案敲定后,總店將其發行業務剝離,與其他10個中外股東共同組建成立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3億元人民幣。新華書店總店出資1.2億元,占40%的股份,處于相對控股地位,北京博恒投資和英國派可多投資分別占30.67%和27%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商務印書館等7家出版社持有,管理層全部來自新華書店總店。
  之后,外資和民營資本逐漸退出。“總店現在占了將近89%的股份,幾乎全部業務和資金都在(新華出版物流通)里面,二者沒什么太大差別。”知情人士透露。
  據公告計劃,收購一旦完成,在股權比例上,新華文軒將與新華書店總店各持45%股權,剩下10%股權分流給管理層和小股東。
  “如果(收購)成功,新華文軒將成為第一大股東,并且肯定只有一個大股東。之所以發生這種變化,是因為去年年底出公告時,總店的資產評估結果是根據2006年以前總店的資產狀況。而2006年以后總店資產發生了很大變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