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瘋漲直擊中小鋼企軟肋
2008-7-31 14: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韓冀倩 實習記者 趙振東
今年,鋼鐵企業的成本出現了大幅上升:不僅鐵礦石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煤、焦炭等其他原燃料的價格也都在大幅提高。加之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重視程度與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鋼鐵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不斷加大。而與大型鋼鐵企業相比,中小民營鋼企則顯得勢單力薄,消化能力有限,所以面臨的困難更為突出。
漲價挑戰鋼鐵行業
隨著中奧鐵礦石價格落下帷幕,2008年力拓將PB塊礦在2007年基礎上上漲96.5%。國內專家面對這一無可奈何的現實表示: “在鐵礦石基價攀升的同時,國際鋼材價格也將隨之走高,而鋼材市場價格的波動又將推動鐵礦石的價格。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同時,新價格的公布也印證了中國鋼鐵已經正式跨入高成本時代。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上游鐵礦石價格如此飛漲,明顯高于市場預期,將直接推動鋼鐵生產成本加大,對于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尤其明顯。
“由于鐵礦石的價格如此高漲,和焦炭等原材料也隨之漲價,這些中小民營鋼企將無力承受下去,估計將有近四成的企業面臨關門的命運。”面對記者的詢問,邯鄲鋼鐵集團工作人員宗賀利講到。
這并非危言聳聽,受到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同時還必須面對各種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很多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只能是被迫停產。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從成本增長的角度來看,鐵礦石漲價加重了鋼鐵業產業鏈上下游的負擔。
中小民營鋼企受沖擊
根據有關機構測算,粉礦上漲了79.88%,將使中國鋼廠采購成本每噸比去年增加41.8美元,冶煉1噸生鐵的成本相應增加65美元。
據記者向相關業內人士咨詢,成本暴漲正在推動國內鋼企的新一輪洗牌,擁有定價權的大型鋼企將通過鋼材漲價向下游企業轉嫁成本,規模較小的鋼企則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生存危機。
在2008年之際,鋼鐵企業似乎被成本的 “漲價”而困惑、苦惱。最近一段時期,我們常常能夠感受到,“漲價”這個名詞已經無處不在地包圍著我們:煤炭漲價、海運費、電力漲價……
而現在鋼鐵企業又遭遇到鐵礦石價格再度高漲的噩夢,給了鋼鐵企業沉重一擊。
鐵礦石價格大幅上升,對鋼企的成本壓力是顯而易見的。據資料顯示:根據鐵礦石情況不同的鋼廠,所面臨的成本壓力也不同。從去年情況來看,使用自產鐵礦石比占50%以上,或進口礦執行長期貿易合同、長期海運合同的企業,煉鋼生鐵制造成本同比上升12%左右;使用自產鐵礦石30%左右,或進口礦執行長期貿易合同、長期海運合同占比50%左右的企業,煉鋼生鐵制造成本同比上升26%左右;使用外購礦比重高,實行現貨貿易和即期海運合同為主的企業,煉鋼生鐵制造成本同比上升55%左右。今年的鐵礦石價格漲幅更大,對鋼企的影響也會相應增加。
據中國鋼鐵現貨網工作人員錢美凌分析: “有實力的國營鋼鐵企業能夠通過收購礦山以供自己利用,也就是擁有屬于自己的礦山,這樣對境外鐵礦石漲價的事實具有較強的 ‘免疫力’,其成本壓力也較小。”
而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在規模和實力上無法與大型國企抗衡。沒有自己的礦山是中小民營鋼鐵企業最頭疼的一個問題。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境外礦石資源占有量只有5000多萬噸,只占國內進口礦石的13%到14%,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民營鋼企基本沒有。
現代物流報記者從鋼鐵業內人士了解到,隨著九、十月份鋼鐵需求旺季的到來,原料價格,鋼材價格可能會出現螺旋式上漲,鋼企的利潤水平將進一步分化,利潤將進一步呈現向大中型企業轉移的趨勢,企業兼并重組將加速。具體而言,大型鋼鐵企業可以生產高端產品,并通過提高產品價格轉移成本壓力,但中小民營鋼企資金薄弱,提價的空間較為有限,只能被動承擔損失,進而造成洗牌效應。
如此造成眾多中小民營鋼企紛紛被迫呈現出大門緊閉的情景, “我們也不曾想象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唐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周鐵庫對記者表示。
“今年鐵礦石漲價已成定局,對于這些中小民營鋼鐵企業來說,將是一次致命的打擊。”河北通源鋼管制造有限公司業務部高繡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表示,在2008年,如果鐵礦石漲價太高,利潤空間的減少,將會有不少民營中小鋼廠關門。
聯合重組是必由之路
聯合重組,已是中小民營鋼鐵企業當下最為常談的 “關鍵詞”了。
從目前情況來看,各種規模的重組案例正在不斷涌現。從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牽頭組成的河北鋼鐵集團掛牌成立,合并后產能將超過310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寶鋼集團在拋售一部分原有資產外,還將通過湛江沿海基地項目整合韶鋼和廣鋼,并通過與馬鋼、包鋼建立 “戰略聯盟”,實現穩步擴張的意圖;武鋼準備通過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并購柳鋼;山東鋼鐵集團成立;鞍鋼近期則涉足西南地區最大鋼企攀鋼的整體上市等。鋼鐵行業的重組行動呈現出此起彼伏的熱鬧景象。
由于大部分中小民營鋼企成立時間不長,基礎管理工作方面較之國有大企業有段差距,存在不少落后環節,主要還是規模小,集中度低,設備先進與落后參差不齊。
“就中小民營鋼企來說,普遍規模較小,資產實力不足等因素,導致大量進口礦石,以國際礦石供應商來說,生產商也必然會增加產能,隨之增加供應量。理所應把中小鋼企對鐵礦石的需求整合起來,把分散的投資集中起來,組織起來,統一對外才是惟一的出路”現代物流報記者向業內人士了解到。
于是, “我們已在不斷推動國內民營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解決好資產整合問題,才能推動中國鋼鐵行業的實質性重組。在國內外多重因素推動下,鋼鐵業的整合重組已進入全面加速期。預計從2008年起到2010年,中國鋼鐵業將迎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浪潮,其結果可能影響中國鋼鐵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