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紡織服裝:福建紡織產業供應鏈研究分析

2008-7-30 15: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們于七月被邀參與了福建紡織產業鏈的訪問團。此行中分別會見了上市公司力恒化纖科技董事長陳建龍、特步國際總裁丁水波、中國泰山非執行主席蔡長江、中國達派執行主席陳錫忠、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纖化科技總裁張飛躍和兩家尚未上市公司創造者總裁吳華新及勁霸經編董事長洪春節。我們參觀了大部份公司的生產線并就中國的紡織行業及體育服裝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針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油電價格上調及美國次案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研究。鑒于以降低企業成本為主導,強勁內需市場為動力,我們認為整個紡織及服裝行業在未來三年內可保持20%的年增長率。 
  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上游企業雖可將成本轉移至下游市場,可由于下游企業所承受的壓力有限和替代產品眾多的情況下,成本壓力無法及時有效地向下游傳遞。08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均價比07年同期上漲98.1%。6月二甲苯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了37.8%,純對苯二甲酸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11.1%,乙二醇比07年同期上漲價格上漲8.9%。6月聚酯切片的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6.7%。聚酯切片與原材料價格走勢基本呈正相關,并且上漲幅度具有滯后性,價格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相對穩定。
  中游企業力恒化纖、創造者和化纖科技,三家化纖廠所生產的商品在不同的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企業成功的共同點:由勞動力密集型轉變成技術密集型。他們依靠高附加值產品增強競爭實力,在細分市場的同時,并擁有相對壟斷優勢得以穩定高效地發展。中國泰山和勁霸經編為織布印染企業,都有引用先進生產線并采用優良的管理系統,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功能性面料的差別化率,借以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認為處于中游環節,具有一定技術和研發優勢的化纖企業,以及與下游服裝業有客戶關系的印染企業會相對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和成本轉嫁能力。而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命脈”,只有化纖產業產品質量得以提升,處于下游的紡織服裝產業才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下游服裝配飾業:特步、鴻星爾克和達派箱包人民幣升值,出口稅率提高及油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使得零售價格指數由07年初開始大幅上漲。
  而紡織、服裝行業的景氣指數由07年9月起就一直呈下滑的趨勢。在出口放緩的情況下,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促進服裝佩飾企業內銷比重得以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帶動了服裝消費的升級。而在“奧運經濟”的推動下,中國本土的服裝企業以運動服飾為代表,以“中國制造”向國際品牌發起進攻。
  我們于七月被邀參與了福建紡織產業鏈的訪問團。此行中分別會見了上市公司力恒化纖科技董事長陳建龍、特步國際總裁丁水波、中國泰山非執行主席蔡長江、中國達派執行主席陳錫忠、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纖化科技總裁張飛躍和兩家尚未上市公司創造者總裁吳華新及勁霸經編董事長洪春節。我們參觀了大部份公司的生產線并就中國的紡織行業及體育服裝業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針對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油電價格上調及美國次案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研究。鑒于以降低企業成本為主導,強勁內需市場為動力,我們認為紡織及服裝行業在未來三年內可保持20%的年增長率。
  在全球性油價持續上漲所引發一系列價格的上漲,出口稅率下調,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下,紡織行業受到較為嚴峻的沖擊。以原油副產品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的化纖行業相應受到了成本上漲的壓力。在盈利空間受嚴重擠壓的情況下,低端產品的紡織企業寸步難行,高端產品的紡織企業會有利潤,而中端產品的紡織企業將只能維持收支平衡。如何提高盈利空間成為紡織行業最大的課題。企業需要轉型尋求出路,積極先上下游整合,細分市場,把產品做到差異化和高端化,配合自動化生產線達到規模經濟,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
  聚酯切片是化纖廠生產長絲或者短纖的重要原材料。是由化工原料“純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組成,其中純對苯二甲酸占聚酯切片主要成分的90%以上。它是在生產石油過程中,經過一系列化學工序提煉而成的副產品。近幾年石油價格一直在高位震蕩并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對以石油副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行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成本壓力。由圖表三所示,國際石油價格走勢與純對苯二甲酸價格走勢關系十分密切。雖然中上游企業可以將成本轉移至下游市場,可是下游企業,例如服裝企業所能承受的壓力有限和競爭對手及替代產品眾多,令上游企業無法及時有效地將原材料價格向下轉移。08年6月紐約原油期貨均價比07年同期上漲98.1%。而相比之下,經由石油副產品所提煉出的生產材料價格漲幅并不大。6月二甲苯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37.8%,純對苯二甲酸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11.1%,乙二醇比07年同期上漲8.9%。6月聚酯切片的價格比07年同期上漲6.7%。由圖表四所示,聚酯切片與原材料價格走勢基本呈正相關,并且上漲幅度具有滯后性,價格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相對穩定。因此我們認為,聚酯切片價格上漲的幅度不會受石油大幅度的上漲而影響,應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
  產業鏈的中游—化纖及織布印染行業
  從圖表五可看出,由06年至今,化纖產品的價格與聚酯切片的價格之間的走勢有一定的正相關。滌綸長絲及滌綸短纖的價格均高于聚酯切片價格,其中以滌綸長絲價格最貴。08年6月聚酯切片的價格比06年同期增長13.5%,滌綸長絲及滌綸短纖的價格比06年同期相應增長了12.1%及10.0%。化纖行業必須加快技術進步,依靠差別纖維來增強競爭實力,單純依靠低附加值產品質量的同行競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細分市場的同時企業如果可以擁有相對壟斷優勢和較高附加值,才能擁有穩定和高效的發展。企業只有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纖維差別化率,才有可能弱化周期性波動對整個行業的不利影響,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認為處于中游環節,具有一定技術和研發優勢的化纖行業,以及與下游服裝業有客戶關系的印染企業會相對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和成本轉嫁能力。而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命脈”,只有化纖產業產品質量得以提升,處于下游的紡織服裝產業才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從出口市場的區域結構來看,我國服裝紡織品對美出口增速不斷放緩,對歐出口增速持續攀升。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自匯改以來已累計升值14.52%,今年內升值3.15%,出口企業的收入被間接吞噬。升值除了給紡織企業帶來直接的匯兌損失之外,更嚴重的是壓縮了紡織企業利潤空間。同時產品出口價格優勢的減弱,帶來量的縮減。去年有相關部門測算,若人民幣每升值1%,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將下降1-4%。
  據我國海關數據顯示,08年1-4月,我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72.10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0多個百分點。這主要因為美國經濟下滑、消費需求萎縮導致對紡織品服裝進口需求的降低。這必然會影響占美進口市場30%左右市場份額的重要進口來源中國的進口需求。
  08年1-4月我國對歐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109.98億美元,同比增長40.4%,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6個百分點。主要因為(1)08年1-4月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對德國、法國、英國的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這三大市場的出口量約占歐盟27國出口額的47%,這使得我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的出口增速提高。(2)歐盟取消了對我紡織品服裝部分類別的配額限制,實行中歐雙邊監控制度。
  隨著宏觀政策的調整和全球經濟的波動,有業內人士建議,短期內,企業應加大內銷市場的開拓力度,避免出口的過度競爭;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以避免美元貶值等方式規避風險。
  強勁的內需帶動行業的發展
  一、人口增長拉動需求
  據統計,07年底我國共有人口13.21億,自然增長率為0.518%。國內人口的增長間接帶給服裝紡織品強大的需求拉動。
  二、可支配收入帶動消費增長
  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推動衣著消費的支出。07年人均累計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7.2%至13786元人民幣。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增長15.4%至4140元。07年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為43.1和36.3。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目前農村居民已處于小康生活,而城鎮居民的生活已屬富裕。在受到國民收入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刺激下,對紡織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吸引了眾多國際品牌在國內開設零售店。而中國本土品牌也在不斷地擴張他們的零售網絡,以配合高速增長的購買能力。同時此購買能力刺激較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增長。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推動“全民運動”概念,加大消費者對功能性化纖面料及服裝的需求,推動體育服裝業。
  三、利好宏觀政策 
  消費者價格指數及服裝制造商價格指數的大幅上漲,主要原因(1)能源價格的上漲;(2)信貸緊縮帶給中小企業的壓力。據非統計數據顯示,晉江鞋都已有200多家中小鞋廠停產或倒閉。政府采取相應對策(1)溫家寶總理近期對中小企業進行調研,并表明將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的力度。(2)工行也表明將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貸款,以減小信貸緊縮帶來的壓力。這都將會舒緩對紡織行業的沖擊,穩定其發展。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整個紡織產業供應鏈中的企業,無論是處于上游還是下游,均受到宏觀經濟及國家政策的嚴重影響。不少中小企業倒閉、停產或做“垂死掙扎”。可另一方面,具有一定規模,擁有一定品牌效應的企業在逆勢中仍可保持毛利率在30%左右的水平。企業盈利能力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越來越多品牌企業利用產品結構調整策略逐漸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以贏得更高的利潤空間,代表高端市場的產品漲價能力更為主動。消費者對于品牌認知能力的提高將最終帶動服裝消費升級。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