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壓港嚴重 成為瘋狂的石頭
2008-7-29 18:5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持續了半年多的2008財年鐵礦石談判,最終以中方的妥協結束。
6月23日,寶鋼與世界上主要鐵礦石生產商之一的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PB粉礦、楊迪粉礦和PB塊礦基準價格達成一致,將在2007年基礎上分別上漲79.88%、79.88%、96.5%。這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最大漲幅。
鐵礦石的大幅漲價,正應驗了一些鋼廠和貿易商此前的預期。為了賭鐵礦石漲價,在今年上半年,他們大量進口鐵礦石現貨并囤積于港口。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5月15日,我國港口鐵礦石存量達到7922萬噸,創歷史最高記錄。
業內人士戲言,鐵礦石已經成了瘋狂的石頭。
進口無序,亂象叢生
雖然今年的國際鐵礦石價格早就由日本新日鐵與淡水河谷談判達成,按照國際慣例,它將成為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但是今年形勢突變,力拓和必和必拓不愿遵守慣例,而是異常強硬地提出了“到岸競爭力”問題,要求根據其與巴西礦之間巨大的運費差價,按照到岸價的水平來“倒推”,獲得一個“運費補償”。并聲稱,如達不到漲價目的,就會在6月30日部分年度合約到期之后停止按舊條款供應,轉而把鐵礦石銷往價格更高的現貨市場。
國內研究機構“我的鋼鐵”分析認為,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6年出現大幅上漲,其中供求關系起了決定作用。
目前,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控制著全球鐵礦石70%以上的供應量。據統計,從2003年至2007年,中國共進口鐵礦石13.4億噸,占全球海運總量的42%,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3.8億噸,占全球海運總量的一半。今年1至5月,我國共進口鐵礦石1.9235億噸,預計全年進口總量將達4.63億噸,比去年增加約8000萬噸,已遠遠超過全年鋼鐵生產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
分析人士稱,這折射出國內部分企業囤積居奇、投機盛行的作為。那些通過現貨交易買進鐵礦石的企業,不是把鐵礦石直接投入生產,而是大量囤積在港口等待升值,這種投機行為造成了鐵礦石供不應求的假象,這正是力拓和必和必拓能夠在談判中咄咄逼人的主要原因。
近8000萬噸鐵礦石壓港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5月15日,全國港口港存鐵礦石高達7922萬噸,比年初增加50%以上,創我國港口存礦最高記錄。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為,目前港口存礦嚴重積壓已引發三大問題:
一是海運礦石船到港后待港時間已達7-10天,不僅帶來經濟損失,而且影響運力的發揮。由于有效運力在待港中浪費,巴西、澳大利亞至中國海運費連日來不斷上漲,屢創歷史新高,并導致兩者價差達到歷史高位。
二是按1-4月進口鐵礦石綜合平均到岸價129.47美元/噸計算,港存礦石占用資金總額已達102.6億美元,加劇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困難。
三是進口鐵礦石的超量進口,形成我國對進口鐵礦石需求大幅增長的假象,也不利于國際鐵礦石海運貿易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這一假象成為澳方在鐵礦石談判中的籌碼,不利于中方工作的開展。
分析認為,港口存礦無法及時疏通,主要是由于鐵礦石進口量增長過快,而鋼廠堆場能力、港口運輸能力相對不足造成的。
此外,港口堆存費用過低也使得進口商寧愿將鐵礦石堆在港口。據了解,在今年6月1日前,國內大多數港口的堆存費計算方法一般是,90天以上每噸每天0.10元,90天以內幾乎不收費。對于進口商來說,相比于鐵礦石的大幅漲價,堆存費成本已經很低了。
中鋼協動員疏港
鐵礦石大量壓港的現象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注意,6月12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商務部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對港存進口鐵礦石進行疏港的通知》,要求各方面采取措施,盡快將目前已達到歷史最高位的壓港礦石存量進行疏港。通知還要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五礦商會加強行業自律,及時跟蹤鐵礦石進口動態,加強預警機制。對不顧國內市場實際需求,大量進口和囤積鐵礦石,伺機高價倒賣,擾亂國內鐵礦石市場的行為進行行業通報。
為此,中鋼協也發布了疏港動員令,要求各會員企業要嚴格按照鋼鐵生產和適量庫存的實際需要,組織鐵礦石進口,控制鐵礦石進口總量和進口節奏,防止出現盲目超量進口的情況。
據了解,在發改委疏港令正式下發前,國內各大港口均在6月1日大幅上調了港口堆存費。其中,天津港新的港口堆存費為:儲存時間在90天以上,鐵礦石堆存費為每噸每天0.40元,60至90天的堆存費為每噸每天0.20元,60天以下堆存費為每噸每天0.10元,30天內不收堆存費。
然而據調查,天津港執行新的鐵礦石堆存費后,情況并未出現大幅好轉。據測算,在鐵礦石漲價前,現貨每噸進口價約為120美元左右,按目前每噸180美元左右的價格計算,囤積現貨后出售的利潤遠遠高于堆存費,這也是很多貿易商不愿提貨的主要原因,因為對于鐵礦石這種特殊商品來說,放在別人家里比放在自己家里更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