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獎為何青睞湖南公路
2008-7-24 13: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二屆國家環境友好工程評選于日前揭曉后,湖南常德至張家界高速公路工程成了媒體聚焦的明星。為什么常張高速公路能摘取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最高獎?為什么在繼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湘耒段榮獲“國家環境保護百佳工程”稱號、京珠高速公路湖南臨長段榮獲“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稱號后,湖南高速公路能再次奪魁?日前,記者來到長沙至常德、常德至張家界高速公路實地采訪。
近十年來,湖南交通人在建設高速公路時,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以人為本,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取得了明顯成效。
湖南高速公路建設始終堅持環境友好的理念。湖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具有營造美好環境的條件,同時也更需要保護環境、減少破壞。常張高速公路主線全長160.78公里,是連接國家級旅游城市常德和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張家界的高速公路,于2005年12月建成通車,運營近三年來,路面平整,邊坡穩定,行車安全舒適,沿線山體植被生長良好。
在規劃建設時,湖南省交通廳和省高管局就提出,把常張高速公路建成全國一流的生態路、環保路、旅游路、景觀路。常張高速公路全線環保設施齊全,環保投資由原計劃的0.396億元增至1.936億元,占總投資的2.86%。
常張高速公路項目設計重調查、重比選。經過三年多的實地勘察,項目組從6套詳細方案中優中選優。道路選線避開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絕大多數居民集中居住區;設計上采取以橋代路、路基分離等形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沿線護坡、人行天橋、隧道口區域和部分聲屏障進行了專門的綠化和美化;為保護澧水,在伴行段和橋梁處加裝縱向排水設施,修筑事故池,準備了基本的化學品運輸事故應急器材。
該項目注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和諧。建設者與沿線政府和群眾密切合作,在征地過程中,給予及時足額的補償;在取土過程中,與當地群眾充分商議,盡量選用荒山、廢地;需要征用耕地或熟土時,先移開熟土擱置,取完生土以后再予復耕;棄土盡量在需要的路段填充,需要另行堆積的,栽上樹木或經濟作物;損壞的道路、房屋、水塘、作物等及時予以補償或維修。當地政府和群眾也自發對紅線外山地進行綠化、美化。
桃源縣陬市鎮高灣村村長劉國華說,高速公路在他們村里用地180多畝,征地拆遷都給予了足額補償。棄土回填后,荒地變成了良田,種上糧食和經濟作物,村民收入每年增加兩成。
張家界市分管旅游、交通、經濟等工作的副市長余開家介紹,常張高速公路極大地促進了張家界旅游資源和物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他深有感觸地說,沒有交通大發展,就沒有經濟的大發展。
據悉,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積極推進發展“新型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交通基礎設施則是“一化三基”的第一推動力。今年,湖南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和計劃開工的高速公路將達17條。
湖南省交通廳黨組書記陳明憲、廳長吳亞中表示,在高速公路、國省干道、城市道路和農村公路建設中,一定要珍惜湖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把每條路都建設成為生態路、環保路、景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