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探討
2008-7-22 15: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小企業專業技術和操作人員缺乏,通曉技術和管理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員工快速流失造成人才斷層;同時,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資金不足,企業規模與信息化程度不匹配! 2005年,國家發改委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三大主要問題,這與某國際權威機構針對中國700多個樣本企業的信息化應用狀況分析結果不謀而合。調查發現,我國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和應用水平較低,企業管理環節復雜而不規范。雖然他們努力學習國際先進管理思想,但由于歷史、體制、人文背景等諸多因素,管理流程和內容都處于不規范狀態;中小企業專業技術和操作人員缺乏,通曉技術和管理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員工快速流失造成人才斷層;同時,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資金不足,企業規模與信息化程度不匹配。
強化企業家的觀念和意識
由此看來,解決認識問題、強化信息化觀念和意識是信息化建設的前提條件。信息化建設的主體是企業,因此決定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是領導企業的企業家的意識和觀念。企業家必須把信息化放到戰略高度來認識,在戰略思想上實現從生產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觀念轉變,從資本為第一資源向知識為第一資源的觀念轉變,從追求產品數量和質量向追求產品技術含量的觀念轉變,從市場價格競爭向創新競爭觀念轉變,從以管理人、財、物為主向管理知識和技術觀念轉變。
就像采用任何新技術和新工藝一樣,信息化是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助推器”。它解決的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過程應該是一次管理模式、管理機制的創新過程,是企業不斷改善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發展過程。因此,中小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的同時,必須把信息系統建設與企業管理機制的配套建設有機結合,將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
此外,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前提,不單純追求技術水平,不搞花架子,把信息化建設與提高企業運行效率、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市場反應能力有機地統一起來,積極穩妥地逐步推進。中小企業在制定信息化規劃時,應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在充分考慮成本和可擴展性的基礎上選擇最適用的解決方案。
強調“人人參與”
信息化不僅僅是“一把手工程”,還是一個“人人參與的一把手工程”——信息化既要化“觀念”,又要化“人”。不協調好各個層面的人的觀念與認識,千萬不可上信息化,否則就等于挖個坑自己跳下去,再自己用土填上。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用戶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觀念與意識明顯不足,人為阻力重重。這體現在:
一、領導班子阻力。信息化的結果是使企業管理環節更透明,營銷、采購等過程中一些“暗箱操作”將大白于天下,這必然要觸及利益分配和一些既得利益者;
二、中層干部阻力。信息化將為企業打造一個全新的管理體制,重建企業生產系統和組織結構,一些企業中層干部面臨“位子”不保、利益受損;另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中層干部自身素質不足更充分顯現;
三、職工方面阻力,F有的企業職工由于自身素質問題,對于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操作方式感到不適應、甚至面臨殘酷而痛苦的淘汰過程。
因此,中小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必須統一認識,沖破各方阻力,同時加強溝通,建立學習型團隊,JAC——江汽集團就是我們的好榜樣。
量體裁衣:企業信息化建設分類考慮
企業規模、類型不同,其信息化建設的程度與重點也必然有所不同。根據最新的分類標準,年營業額在3個億以上的企業為大型企業,年營業額在3000萬至3個億之間的為中型企業,3000萬以下的為小型企業。在占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數的制造業企業中,又有離散式企業和流程式企業之分。
大型集團企業:我認為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在總體框架下,做集團的資產監管、財務監控;建立企業門戶。集團內企業則參照不同類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中型企業:離散式企業重在打通ERP框架下的企業物流,實現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同步,在形成快速報價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企業資源的總體規劃,響應快速的市場競爭。進而實施SCM、CRM、企業門戶,實現網上洽談網下交易;流程式企業重在以DCS為核心,遵循“就源輸入、數出一源”的原則,實施管控一體化。同時打通企業物流,實現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同步,進行企業資源的總體規劃,響應快速的市場競爭。進而實施SCM、CRM、企業門戶,實現網上洽談網下交易。
小型企業:我認為小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產品的上市速度,快速報價,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快速形成效益。因此離散式企業重在以CAD/CAPP/PDM/CAE/CAM為核心的數字樣機技術的建設,建立ERP框架下的基于成本控制的進銷存系統,拉通企業物流;流程式企業則重在以完善DCS控制為核心,建立ERP框架下的基于成本控制的進銷存系統,拉通企業物流,并形成管控一體的企業信息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