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稅改鋼鐵成本又將“下嫁”
2008-7-22 13: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李志軍實習記者王京
編者按:資源稅改革,一直以來備受業內關注,近段時間來,伴隨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尤其煤炭等資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對資源稅改的關注更顯強烈,然而,在業內人士的眾說紛紜里,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一個共識,資源稅改必將對眾多產業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又將牽動著多少家下游企業的“神經”呢?當然,一直以來,對焦炭有著很大依賴的鋼鐵產業也必將因此進入受害者之列。
我國作為煤炭大國,資源稅改革,首當其沖受影響的便是煤炭行業,從多米諾骨牌效應來看,誰又將是這一影響傳遞的最大受害者呢?
煤炭界不認10%
此次上報的資源稅改方案中提到,征收方式將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但是最引人注意的是,征收標準有可能按照銷售收入10%計征,對此,我國作為世界煤炭資源大國,煤炭尤為受到業內關注。
針對10%的征收標準,中信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王野告訴本報記者:“不會那么高,如果真那么高的話,煤炭全行業會虧損的。”
來自煤炭網的趙玉偉對本報記者分析道:“資源稅一直是實施 ‘從量征收’,一噸下來也就三四元錢,折算起來也不過銷售額的1%左右,而目前,對于10%的預測有點不現實,煤炭開采商們會很難接受的。
但是,趙玉偉還表示,以后實行“從價征收”資源稅,是很有可能的。
長城證券的一名分析師表示,10%的幅度的確有點大,即使有可能的話,也是一步步來上調的,不會一下子這么大幅度。
“政府出臺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社會更健康,更和諧,不是為了賺錢,所以不會那么高,我認為最多3%左右。”王野最后斬釘截鐵的告訴本報記者。
然而,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宋繼軍表示,資源是國家的,這個錢是應該收的,至于多少,國家會根據全面深入的調查后來做出決定。
以前的資源利用是粗放形式的,誰開發誰利用誰受益,現在國際資源很緊張,我們要保護資源,走效益型、精細化的模式。
鋼鐵業或遭沖擊
“如此以來,必將加大我們的生產成本。”在唐山一家鋼鐵有限公司工作的李志民堅定的對本報記者說。
資源稅上調,煤炭行業成本加大,定然會向下游轉嫁成本,尤其是焦炭,作為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必然會牽動到鋼鐵企業。
據統計,焦炭在鋼鐵初級冶煉過程中所占原材料的比例約達20%~30%。
“那樣對企業的確有一定影響,”上海姚業鋼鐵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揚告訴記者:“不過,這個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可以向下轉嫁啊,就前段時間鐵礦石最高95%的漲幅,我們作為鋼鐵商已經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出去,所以這個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至于下游的產業企業,同樣也會效仿我們轉嫁的。”
當然,資源稅上調,煤炭成本增加,煤炭企業必然會把這部分增加成本逐步轉嫁給下游企業。
然而,對此上海閩興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鋼鐵部經理洪良卻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國內外的經濟狀況不是很良好,下游企業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就是真傳遞下去,下游企業總有承受不了的時候。”王野談到:“資源稅上調,對煤炭和鋼鐵行業肯定有影響,現在國家擔心的就是怕產生高價格連鎖反應。”
事物都有兩面性,對于上調資源稅,我們也不能果斷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宋繼軍對記者談到:“資源稅改的出臺,一定程度加大了原料成本,對下游產業定然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承受能力方面,上游企業會把成本不斷地傳遞下去,直到最終消費者那里,可是,如果長時間內消費者不能接受的話,那就會促使企業降價,這樣以來,便會促使企業積極調整自身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走精細化的路子。”
威脅造船業
“我們2008年有8條新船要交付,7條船下水,訂單是幾年前訂的,不可能因為鋼價上漲就延后工期,所以船廠承擔的成本壓力也很大。”在記者采訪中,造船業業內人士程相東這樣說道。“如果資源稅改,稅率肯定會上升,這無疑又加大了我們的負擔,因為上游企業是可以轉嫁成本的。”他說。
實際上,受鐵礦石漲價及運輸成本上升的影響,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船用鋼價格重回升勢,截至12月底,船用鋼價格最高增幅達42%。這是個不小的數字,而進入2008年,隨著原料價格的上漲,船用鋼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這將會使我們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加大,承受更大的經營風險。你們可以看一下寶鋼股份第二季度產品價格,船用鋼板每噸漲800元,達到6750元。而在此之前的一季度,船用鋼每噸已經上漲600元。你們可以想像這是多大的漲幅。”長航重工江東船廠副總會計師說。
資源稅改的方向是調整資源利用率,而在調整的同時,無形中增加了下游企業的負擔,而鋼鐵業可以說是首當其沖,而由此引發的鋼鐵業下游企業的壓力加大也是現實存在的。“船用焊條以前每噸5000多元,現在漲到8000元左右。造一艘1.2萬噸散貨船鋼材約需5000噸左右的鋼材和近200噸焊條,照此估算,單鋼材和焊條的成本就要比原來增加200多萬元。如果進行資源稅改革,那就要面臨新的成本壓力和困惑。”江東船廠一采購人員分析說。
奧運前無稅改
現在業內對資源稅改的呼聲越來越高,究竟現在是否是進行資源稅改的良好時機呢?對此,記者連線多名業內專家人士,他們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信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王野告訴本報記者:“資源稅何時改革,只要時機成熟了,肯定是會改的。”
趙玉偉也表示,以目前業內呼聲或者風向來看,很有改革的可能。
“資源稅改革早就應該研究了,因為這對國內資源的保護是十分有利的。”持有相同觀點的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宋繼軍對本報記者分析道。
“若從宏觀調控,調整國內資源,尤其是一級資源價格倒置的角度來看,的確早應該進行資源稅改,但從反通脹的角度,就不適合了。”海航東銀期貨北京營業部的葉海濤娓娓向本報記者道來。
有著相同看法的張揚告訴本報記者:“現在還不是資源稅改的良機,因為資源涉及面廣,如果現在上調,在價格連鎖反應下會出現很多問題,會加急現在的通貨膨脹,不利于穩定奧運。”
最后,國金證券龔云華坦言,是否進行資源稅改革,國家會根據市場情況來確定的,不是由業內人士來決定的。
可以明顯看出,正如大多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師所說,接下來的兩個月,是不會立刻進行資源稅改革的。
但是從資源稅改革的趨勢來看,可以說勢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