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奧運改變了的鋼鐵物流業
2008-7-16 12: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原有物流通道遭遇重重阻礙,董曉冰必須想出解決的辦法,但實施新的流程又一次次面臨成本挑戰,眾多像他一樣的中小鋼材流通企業將何去何從?
歇業記
□ 本報記者王亞彬實習記者 焦健
“現在連貨車也找不到了,而以前這時候光幾千噸位的貨車就需要不下十幾輛。”因為奧運限行,北京隆慶泰發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曉冰焦頭爛額。
已經從事了十多年鋼材貿易的他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貨物周轉困難大得超乎想象。”他的貨源主要來自津唐地區,客戶在北京及周邊地區。
從7月1日起,北京開始限制外來車輛進京,20天后,這座城市還將實施單雙號交通管制。一切為了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這樣的日子從7月1日起將一直持續到9月20日。
董曉冰掐指一算 “干著不如閑著,關門算了”。
因為7月以來,董曉冰明顯感覺到了壓力,原有物流流程正在遭遇挑戰。
他的公司與幾十家客戶有著長期合作,但現在要想確保這些客戶的需要,對他來說卻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進京的車都很難找,北京六環以內禁行黃標車和大貨車。”董曉冰看上去十分著急,但卻沒有辦法。因為從7月1日起,國家規定只有“綠標車”貨車才能進京,但也是在晚上零點至早上六點才能進入北京六環以內的地區。
所謂的“綠標車”指尾氣排放達到歐洲Ⅰ號或Ⅱ號標準國家環保部門統一發給綠色標志的車輛。
這種“特殊通行證”可不是每個公司都能搞到的。北京市面上跑的大部分都是國產的柴油卡車,達不到這種標準。“這種特殊通行證,不好弄,可能是首鋼的物流車隊有。”董曉冰猜測。
供不應求導致運價漲了1倍,增加了30元/噸。
因為運費的上漲,董曉冰丟失了許多客戶,他從7月1日起就不得不大大削減租車運輸貨物的次數,“把重點客戶的貨送過去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他還是想盡辦法希望能留住一些主要的、重要的客戶。“改用火車運輸,運費沒有漲。但車皮不好搞到,同時也不能保證送貨上門了。”
而更讓董曉冰擔心的是:隨著交通管制的進一步實施,運輸成本還可能進一步上升。
以前從唐山進貨的車走京沈高速,現在改走國道了。“運輸成本增加了近一倍。現在一噸貨需要80元。車輛裝貨也減少,查得嚴了,不敢超載。”
同樣做鋼材生意的宋老板說,他提前已經囤了點兒貨,困難并沒有想象中的大。這似乎是種可行的辦法。
但董曉冰對此不解,北京的鋼貿商囤貨不會太多,“囤三個月的貨,占用這么多的錢,提前進行囤鋼是不可能的。”而且,北京市場用鋼的地方都停了,也沒太大需求。
不過董曉冰倒是發現北京的一些鋼貿商已經提前將庫存設在了六環以外或周邊地區。“這可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他們的做法是在北京周邊選擇一個倉庫囤積進京鋼材,再租用“綠標車”轉送過去,或提前將貨物轉到這樣的倉庫中,進行分揀加工后,再配送到客戶那里。
董曉冰之前還專門打聽了租用倉庫的價格:在廊坊找一個倉庫,存放費用每天將近1元/立方,這并不是全部費用,即使有“綠標車”周轉,一次進出倉庫的費用就高達30元/立方米,還不包括運費。
在成本面前,董曉冰最終選擇了放棄。
奧運對他來說是殘酷的,他曾多次對記者說要停業,但仍心有不甘,時不時想起什么來了,就忙給客戶打個電話。
“對限行這一政策內心有些矛盾,我覺得有些過分,但是也能夠理解,畢竟奧運是國家大事嘛。”董曉冰說。